|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界面水蒸发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1.2.1 有机聚合物 | 第11-12页 |
| 1.2.2 金纳米材料 | 第12-13页 |
| 1.2.3 碳纳米材料 | 第13-14页 |
| 1.3 肿瘤光热治疗研究进展 | 第14-23页 |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3.2 光热治疗剂 | 第18-21页 |
| 1.3.3 光热治疗与诊疗一体化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6-35页 |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6-28页 |
| 2.1.1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 2.1.2 实验器材 | 第27-28页 |
| 2.2 实验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细胞培养 | 第28-30页 |
| 2.2.1 还原态氧化钼量子点的制备 | 第28页 |
| 2.2.2 还原态氧化钼量子点膜的制备 | 第28-29页 |
| 2.2.3 细胞培养 | 第29-30页 |
| 2.3 实验材料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30-35页 |
| 2.3.1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30-31页 |
| 2.3.2 MoO_(3-x)量子点用于界面水蒸发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31页 |
| 2.3.3 MoO_(3-x)量子点用于肿瘤光治疗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31-35页 |
| 第3章 还原态氧化钼的制备及表征 | 第35-45页 |
| 3.1 引言 | 第35页 |
| 3.2 还原态氧化钼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35-41页 |
| 3.2.1 壳聚糖的量对还原态氧化钼纳米材料合成的影响 | 第35-38页 |
| 3.2.2 反应温度对还原态氧化钼纳米材料合成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2.3 Mo元素浓度对还原态氧化钼纳米材料合成的影响 | 第39-41页 |
| 3.3 还原态氧化钼量子点的表征 | 第41-44页 |
| 3.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 | 第41页 |
| 3.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 第41-42页 |
| 3.3.3 电子顺磁共振表征 | 第42-43页 |
| 3.3.4 拉曼光谱表征 | 第43-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MoO_(3-x)量子点用于界面水蒸发 | 第45-55页 |
| 4.1 引言 | 第45页 |
| 4.2 理论模拟研究MoO_(3-x)量子点的光学吸收起因 | 第45-49页 |
| 4.3 MoO_(3-x)量子点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49-50页 |
| 4.4 MoO_(3-x)量子点膜的界面水蒸发性能研究 | 第50-53页 |
| 4.4.1 全光谱驱动下的界面水蒸发研究 | 第50-52页 |
| 4.4.2 近红外光驱动下的界面水蒸发研究 | 第52-5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5章 MoO_(3-x)量子点用于光声成像引导的肿瘤光治疗 | 第55-69页 |
| 5.1 引言 | 第55页 |
| 5.2 MoO_(3-x)量子点的光学吸收性能与光热性能 | 第55-58页 |
| 5.2.1 MoO_(3-x)量子点的光学吸收性能 | 第56页 |
| 5.2.2 MoO_(3-x)量子点的光热性能 | 第56-58页 |
| 5.3 细胞毒性实验 | 第58-59页 |
| 5.4 单线态氧的检测 | 第59-60页 |
| 5.5 体外细胞光治疗 | 第60-62页 |
| 5.6 光声成像 | 第62-63页 |
| 5.6.1 体外光声成像 | 第62-63页 |
| 5.6.2 体内光声成像 | 第63页 |
| 5.7 鼠体肿瘤的光治疗 | 第63-65页 |
| 5.8 组织学检测 | 第65-66页 |
| 5.9 体内代谢路径研究 | 第66-67页 |
| 5.10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