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教育论文--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论文

闽台两地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2.1 是促进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的需要第9-10页
        1.2.2 是互补两岸体育,推动两岸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第10页
        1.2.3 是加深政治交往互动的需要第10页
        1.2.4 是贯彻“陆生三法”的需要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3.1 关于办学模式相关研究第11-12页
        1.3.2 关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相关研究第12-14页
        1.3.3 关于社会体育专业招生、就业现状、人才需求相关研究第14-15页
        1.3.4 关于闽台高等院校合作与交流相关研究第15-18页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8-19页
    2.1 研究对象第18页
    2.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2.1 文献资料法第18页
        2.2.2 访谈调查法第18页
        2.2.3 比较分析法第18页
        2.2.4 数理统计分析法第18页
        2.2.5 个案研究法第18-19页
第3章 闽台体育专业教育体系概况第19-22页
    3.1 闽台体育院校专业设置规模第20页
    3.2 闽台高等体育院校专业设置门类第20-22页
第4章 闽台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模式比较第22-31页
    4.1 从招生制度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第22-24页
    4.2 从培养目标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第24-26页
    4.3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第26-30页
        4.3.1 课程结构比较第26-27页
        4.3.2 课程内容比较第27-30页
    4.4 从就业制度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第30-31页
第5章 结论与启示第31-35页
    5.1 闽台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模式呈现各自办学特色第31-32页
        5.1.1 课程的设置,创设不同的教学体验第31页
        5.1.2 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的侧重点不同第31-32页
        5.1.3 招生方式多元化,考试制度有异第32页
        5.1.4 学生自主择业,学科发展方向不同第32页
    5.2 福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第32-33页
        5.2.1 专业设置笼统,缺乏灵活性第32-33页
        5.2.2 课程体系有待科学化第33页
        5.2.3 培养目标不明确第33页
        5.2.4 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第33页
    5.3 台湾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模式对福建的启示第33-35页
        5.3.1 细化专业设置第33页
        5.3.2 优化课程设置第33-34页
        5.3.3 更新培养目标第34页
        5.3.4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第34-35页
第6章 闽台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合作前瞻第35-38页
    6.1 闽台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合作的基础第35页
    6.2 闽台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合作模式构想第35-38页
        6.2.1 闽台共同培训社会体育人才第36页
        6.2.2 成立闽台合作办学中介机构第36-37页
        6.2.3 闽台相互提供招生名额第37页
        6.2.4 合作开创新兴体育专业第37-38页
致谢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附录第41-4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钛基层状复合材料的反应合成及其室温变形机制研究
下一篇:M50钢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Ta和Cr合金化层组织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