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2 论文创新点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3.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1.3.3 案件梳理 | 第15-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内容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搜索类新闻聚合行为概述 | 第20-25页 |
2.1 行为载体:搜索类新闻聚合平台 | 第20-22页 |
2.1.1 新闻聚合平台 | 第20-22页 |
2.1.2 搜索式新闻聚合平台 | 第22页 |
2.2 行为主体:搜索类新闻聚合服务提供商 | 第22-23页 |
2.3 行为模式:以“加框链接”为核心 | 第23-25页 |
2.3.1 链接分类 | 第23-24页 |
2.3.2 本文研究对象:加框链接( Frame Links) | 第24-25页 |
第3章 设置加框链接行为侵犯著作权利益分析 | 第25-32页 |
3.1 设置加框链接行为侵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 第25-26页 |
3.2 坚持以“用户感知标准”作为加框链接行为的侵权认定标准 | 第26-30页 |
3.3 设置加框链接行为侵犯著作权利益的侵权类型分析 | 第30-32页 |
3.3.1 被链网站被许可使用情形:加框链接直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 第30-31页 |
3.3.2 被链网站盗版使用情形:加框链接共同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 第31-32页 |
第4章 设置加框链接行为损害非著作权利益分析 | 第32-34页 |
4.1 设置加框链接行为对被链网站构成不正当竞争 | 第32-33页 |
4.2 设置加框链接行为对著作权人有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可能 | 第33-34页 |
第5章 对搜索类新闻聚合平台加框链接行为的规制模式 | 第34-40页 |
5.1 技术措施 | 第34-36页 |
5.1.1 反盗链 | 第35页 |
5.1.2 反爬虫 | 第35页 |
5.1.3 密码技术 | 第35页 |
5.1.4 ASP技术 | 第35页 |
5.1.5 显著化被链网站标识技术 | 第35-36页 |
5.2 权利管理信息 | 第36页 |
5.3 立法建议 | 第36-37页 |
5.3.1 建议《著作权法》整合“新技术传播权” | 第36-37页 |
5.3.2 《反不正当竞争法》增设信息网络传播竞争行为的具体条款 | 第37页 |
5.4 司法建议 | 第37-38页 |
5.4.1 以“用户感知标准”作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认定标准 | 第37-38页 |
5.4.2 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非著作权人利益 | 第38页 |
5.5 产业合作 | 第38-40页 |
5.5.1 版权合作:合理分配版权利益 | 第38页 |
5.5.2 广告分利:平衡分配增值利益 | 第38-40页 |
总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