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高速铁路同相供电改造方案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第2章 电气化铁路和同相供电系统 | 第13-27页 |
2.1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 第13-19页 |
2.1.1 牵引变电所接线方式 | 第13-16页 |
2.1.2 牵引网供电方式 | 第16-17页 |
2.1.3 电气化铁路再生电能利用 | 第17-18页 |
2.1.4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 第18-19页 |
2.2 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 | 第19-26页 |
2.2.1 单相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 | 第19-21页 |
2.2.2 单三相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 | 第21-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京沪高速铁路实测数据分析 | 第27-40页 |
3.1 电气化铁路的负序特性 | 第27-30页 |
3.1.1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 第27-28页 |
3.1.2 负序电流的计算 | 第28-30页 |
3.2 实测数据的分析 | 第30-39页 |
3.2.1 实测数据基本分析 | 第31-34页 |
3.2.2 实测数据负序分析 | 第34-39页 |
3.2.3 实测数据谐波和无功分析 | 第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京沪高铁同相供电改造方案 | 第40-63页 |
4.1 京沪高铁同相供电改造负序分析 | 第40-42页 |
4.2 同相补偿装置 | 第42-43页 |
4.3 京沪高铁改造方案一 | 第43-53页 |
4.3.1 方案一基本分析 | 第43-45页 |
4.3.2 方案一补偿容量计算 | 第45-52页 |
4.3.3 方案一再生电能和经济性分析 | 第52-53页 |
4.4 京沪高铁改造方案二 | 第53-61页 |
4.4.1 方案二基本分析 | 第54-55页 |
4.4.2 方案二补偿容量计算 | 第55-60页 |
4.4.3 方案二再生电能和经济性分析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