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4页 |
一、电刺激单眼剥夺小鼠视皮层17区神经元眼优势改变 | 第14-28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4-19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1.1.2 建立动物模型 | 第14-15页 |
1.1.3 PVEP记录原理 | 第15-16页 |
1.1.4 三组c57小鼠PVEP记录 | 第16-18页 |
1.1.5 统计学分析 | 第18-19页 |
1.2 结果 | 第19-22页 |
1.2.1 PVEP波形特点 | 第19页 |
1.2.2 三组PVEPP100波振幅及潜伏期比较 | 第19-21页 |
1.2.3 三组PVEPP100波C/I比较 | 第21-22页 |
1.3 讨论 | 第22-27页 |
1.3.1 弱视的发病原因及对视皮层可塑性的研究 | 第22-24页 |
1.3.2 非侵入性电刺激方法在视觉损伤中的应用及可能机制 | 第24-25页 |
1.3.3 PVEP的研究结果及展望 | 第25-27页 |
1.4 小结 | 第27-28页 |
二、电刺激单眼剥夺小鼠视皮层17区突触活性改变 | 第28-40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28-31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2.1.2 形态学方法 | 第28页 |
2.1.3 参数测量 | 第28-30页 |
2.1.4 统计学分析 | 第30-31页 |
2.2 结果 | 第31-35页 |
2.2.1 神经元超微结构特点 | 第31-32页 |
2.2.2 神经毡超微结构特点 | 第32-33页 |
2.2.3 突触结构参数 | 第33-34页 |
2.2.4 各型突触比例 | 第34-35页 |
2.3 讨论 | 第35-39页 |
2.3.1 本研究方法的独特性 | 第35页 |
2.3.2 突触的改变 | 第35-37页 |
2.3.3 神经元的改变 | 第37-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5-46页 |
综述 成年弱视视皮层可塑性研究进展综述 | 第46-56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