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流程 | 第12-14页 |
第2章 信息意识的现状研究 | 第14-18页 |
2.1 国外现状 | 第14-15页 |
2.2 国内现状 | 第15-16页 |
2.3 研究述评 | 第16-18页 |
第3章 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问卷构建研究 | 第18-37页 |
3.1 信息意识问卷框架构建及维度分析 | 第18-20页 |
3.2 问卷设计的程序 | 第20-22页 |
3.3 问卷的设计原则 | 第22-23页 |
3.4 问卷形式 | 第23页 |
3.5 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初始问卷的编制 | 第23-24页 |
3.6 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初始问卷的施测 | 第24-29页 |
3.6.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3.6.2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3.6.3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3.6.4 项目分析 | 第25-27页 |
3.6.5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27-29页 |
3.7 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29-37页 |
3.7.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3.7.2 研究材料 | 第29页 |
3.7.3 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3.7.4 研究对象 | 第30-33页 |
3.7.5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3页 |
3.7.6 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3-37页 |
第4章 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调查研究 | 第37-54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4.2 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各维度现状分析 | 第37-45页 |
4.2.1 维度一:信息需求 | 第37-39页 |
4.2.2 维度二:信息获取 | 第39-40页 |
4.2.3 维度三:信息评价 | 第40-41页 |
4.2.4 维度四:信息应用 | 第41-43页 |
4.2.5 维度五:信息管理 | 第43-44页 |
4.2.6 维度六:信息交流 | 第44-45页 |
4.3 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整体情况分析 | 第45-47页 |
4.3.1 信息意识各维度强弱分析 | 第45-46页 |
4.3.2 信息意识各维度关系分析 | 第46-47页 |
4.4 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4页 |
4.4.1 性别差异特点分析 | 第47-49页 |
4.4.2 民族差异特点分析 | 第49-50页 |
4.4.3 生源地差异特点分析 | 第50-52页 |
4.4.4 专业差异特点分析 | 第52-54页 |
第5章 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 第54-59页 |
5.1 信息意识培养概述 | 第54页 |
5.2 信息意识的培养策略 | 第54-59页 |
5.2.1 开展信息宣传教育提高信息意识认知 | 第54-55页 |
5.2.2 增强信息意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 | 第55-56页 |
5.2.3 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以提高信息意识 | 第56-57页 |
5.2.4 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确保信息意识培养的实施 | 第57-58页 |
5.2.5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意识的培养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8页 |
附录A: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问卷(预测试) | 第62-65页 |
附录B: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问卷(正式版)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