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2页 |
2.1 自然条件 | 第18-1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2.1.2 气候资源 | 第19页 |
2.1.3 水文资源 | 第19页 |
2.1.4 旅游资源 | 第19页 |
2.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9-22页 |
2.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 第19页 |
2.2.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9-22页 |
3 数据处理 | 第22-30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2页 |
3.2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2-24页 |
3.2.1 图像剪裁 | 第22-23页 |
3.2.2 图像增强处理 | 第23-24页 |
3.3 遥感影像分类 | 第24-30页 |
3.3.1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 第24页 |
3.3.2 影像分类的技术方法 | 第24-25页 |
3.3.3 监督分类过程 | 第25-30页 |
4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30-40页 |
4.1 土地利用结构及数量的变化分析 | 第30-31页 |
4.2 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 第31-34页 |
4.3 土地利用程度的时空变化 | 第34-37页 |
4.4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时空变化 | 第37-40页 |
5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 第40-60页 |
5.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 第40-42页 |
5.1.1 指标建立的原则 | 第40页 |
5.1.2 评价指标建立 | 第40-41页 |
5.1.3 各项评价指标的说明 | 第41-42页 |
5.2 土地生态安全标准值的确定 | 第42-44页 |
5.2.1 标准值的来源 | 第42-43页 |
5.2.2 标准值确定 | 第43-44页 |
5.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 第44-49页 |
5.3.1 指标无量纲化 | 第44页 |
5.3.2 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44-47页 |
5.3.3 综合安全值计算 | 第47-48页 |
5.3.4 评判等级标准 | 第48-49页 |
5.4 崇仁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实例分析 | 第49-57页 |
5.4.1 崇仁县土地生态安全指标标准化 | 第49-50页 |
5.4.2 崇仁县土地生态安全指标权重确定 | 第50-55页 |
5.4.3 崇仁县土地生态安全值确定 | 第55-57页 |
5.5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5.6 维持土地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建议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0-66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讨论 | 第6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