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文献综述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一、选题原由 | 第1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案情简介及分析 | 第14-19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14-17页 |
(一)案例一:欧宝公司诉特莱维公司借款纠纷案 | 第14-15页 |
(二)案例二:刘某等诉甲公司财产租赁合同纠纷虚假诉讼监督案 | 第15-16页 |
(三)案例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纠纷案 | 第16-17页 |
二、案件揭示出的相关问题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 | 第19-28页 |
一、虚假诉讼判定标准问题 | 第19-22页 |
(一)虚假诉讼判定标准问题之反映 | 第19-20页 |
(二)虚假诉讼判定标准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0-21页 |
(三)判定标准不统一的法律后果 | 第21-22页 |
二、虚假诉讼规制手段问题 | 第22-25页 |
(一)法律规定的实操性不强 | 第22-23页 |
(二)规制手段单一 | 第23-25页 |
三、虚假诉讼受害人权利保护问题 | 第25-28页 |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存在瑕疵 | 第25-26页 |
(二)缺少对案外人的侵权损害赔偿 | 第26页 |
(三)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缺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规制虚假诉讼的建议 | 第28-38页 |
一、以列举式方法明确虚假诉讼的判定标准 | 第28-29页 |
二、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规制体系 | 第29-35页 |
(一)增强规制手段的实操性 | 第29-31页 |
(二)构建立体式的规制体系 | 第31-35页 |
三、完善虚假诉讼受害人权利保护制度 | 第35-38页 |
(一)完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 第35-36页 |
(二)强化检察机关对虚假诉讼活动的监督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