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鲁米诺—氯金酸—溶菌酶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第一部分 综述第12-2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纳米材料在发光分析中的应用第12-14页
            1.2.1 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质第12-13页
            1.2.2 纳米材料在发光分析中的应用第13-14页
        1.3 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第14-20页
            1.3.1 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2 溶菌酶第16页
            1.3.3 溶菌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第16-20页
        1.4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第20-22页
            1.4.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第20页
            1.4.2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研究进展第20-22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24-73页
    第二章 鲁米诺-氯金酸-溶菌酶化学发光体系的建立第24-30页
        2.1 前言第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5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24-25页
            2.2.2 实验方法第25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25-29页
            2.3.1 不同体系化学发光强度与时间关系第25-27页
            2.3.2 流路设计第27-28页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28-29页
            2.3.4 化学发光体系稳定性第29页
        2.4 结论第29-30页
    第三章 溶菌酶与大环内酯类、磺胺类、酚酸类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第30-50页
        3.1 前言第30-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3页
            3.2.1 仪器和试剂第31-32页
            3.2.2 分子对接法第32页
            3.2.3 实验方法第32-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49页
            3.3.1 不同体系化学发光强度-时间曲线第33-34页
            3.3.2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34-35页
            3.3.3 化学发光体系稳定性实验第35页
            3.3.4 化学发光强度与药物浓度的关系第35-38页
            3.3.5 溶菌酶与药物相互作用参数第38-40页
            3.3.6 溶菌酶与药物相互作用热力学参数第40-41页
            3.3.7 溶菌酶与药物相互作用可能的反应机理第41-49页
        3.4结论第49-50页
    第四章 连续监测人体尿液中卡托普利含量第50-64页
        4.1 前言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2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51-52页
            4.2.2 实验方法第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60页
            4.3.1 不同体系化学发光强度-时间曲线第52-53页
            4.3.2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53-56页
            4.3.3 化学发光体系稳定性实验第56-57页
            4.3.4 测定卡托普利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检出限第57页
            4.3.5 干扰实验第57-58页
            4.3.6 溶菌酶与卡托普利相互作用研究第58-59页
            4.3.7 溶菌酶与卡托普利相互作用化学发光反应机理第59-60页
        4.4 分析应用第60-62页
            4.4.1 连续监测人体尿液中卡托普利含量第60页
            4.4.2 人体血清模拟样品卡托普利含量测定第60-62页
        4.5 结论第62-64页
    第五章 连续监测人体尿液中罗红霉素含量第64-73页
        5.1 前言第64-65页
        5.2 实验部分第65页
            5.2.1 仪器和试剂第6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5-68页
            5.3.1 不同体系化学发光强度-时间曲线第65页
            5.3.2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65-66页
            5.3.3 测定罗红霉素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检出限第66页
            5.3.4 化学发光体系稳定性实验第66-67页
            5.3.5 干扰实验第67页
            5.3.6 溶菌酶与罗红霉素相互作用研究第67-68页
            5.3.7 溶菌酶与罗红霉素相互作用化学发光反应机理第68页
        5.4 分析应用第68-71页
            5.4.1 连续监测人体尿液中罗红霉素含量第69-71页
            5.4.2 人体血清模拟样品罗红霉素含量测定第71页
        5.5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92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组人IL-17D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及VEGF-C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颗粒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9评估IVF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