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9页 |
2.2.1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 第19页 |
2.2.2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鉴定 | 第19-21页 |
2.2.3 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4 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的鉴定 | 第22-24页 |
2.2.5 蛋白样品的制备、分离与质谱鉴定 | 第24-27页 |
2.2.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29-43页 |
3.1 复合因素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 第29-31页 |
3.1.1 一般情况 | 第29页 |
3.1.2 肝纤维化进程中各组肝脏病理组织学和病理分级 | 第29-31页 |
3.1.3 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 | 第31页 |
3.2 大鼠肝纤维化去细胞生物支架的鉴定 | 第31-36页 |
3.2.1 肝纤维化各组大鼠去细胞生物支架大体观 | 第31-32页 |
3.2.2 肝纤维化各组大鼠去细胞生物支架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32-33页 |
3.2.3 免疫荧光观察 | 第33-34页 |
3.2.4 组织DNA定量、定性分析 | 第34-35页 |
3.2.5 细胞外基质中各组细胞因子含量检测 | 第35-36页 |
3.3 蛋白鉴定与定量结果 | 第36-39页 |
3.4 差异蛋白质谱分析 | 第39-43页 |
3.4.1 亚细胞结构定位 | 第39-40页 |
3.4.2 GO富集分析 | 第40-41页 |
3.4.3 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49页 |
4.1 经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成功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 第43-44页 |
4.2 Triton X100NaOH法成功制备肝纤维化去细胞生物支架 | 第44-46页 |
4.3 CYP4A10、CYP2C12和CYP2C6可能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蛋白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文献综述 肝纤维化进程中细胞外基质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 第59-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