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无导线输电论文

无线电能传输关键问题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3 特殊应用领域及存在的问题第13-15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及理论研究第16-29页
    2.1 无线电能传输方式第16-18页
    2.2 耦合模型理论分析第18-21页
    2.3 不同拓扑结构分析及比较第21-24页
    2.4 能量传输的重要参数第24-28页
        2.4.1 收发线圈的自感系数第24-25页
        2.4.2 系统的互感系数第25-27页
        2.4.3 品质因数第27页
        2.4.4 开关损耗分析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无线电能传输特性仿真实验分析第29-37页
    3.1 仿真模型搭建第29页
    3.2 不同径向距离对互感系数M的影响第29-31页
    3.3 负载对传输效率的影响第31-32页
    3.4 谐振频率对系统的影响第32-34页
    3.5 品质因数对系统传输特性的影响第34-35页
    3.6 常用两种拓扑结构的比较第35-36页
    3.7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设计第37-47页
    4.1 无线电能传输平台搭建的关键因素第37-40页
        4.1.1 谐振线圈结构选取第37-38页
        4.1.2 谐振电容选取第38-40页
    4.2 主电路设计第40-43页
        4.2.1 电源电路设计第40-41页
        4.2.2 发射端电路设计第41-42页
        4.2.3 接收端电路设计第42-43页
    4.3 控制电路设计第43-46页
        4.3.1 电压检测电路的设计第43-44页
        4.3.2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第44页
        4.3.3 频率调整电路第44-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实验平台组成及实验分析第47-53页
    5.1 实验平台第47-48页
    5.2 实验数据分析第48-50页
    5.3 无线充电实验结果验证第50-51页
    5.4 误差分析及实验结论第51-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4页
    6.1 全文总结第53页
    6.2 后期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贝叶斯证据框架优化的LS-SVM预测模型在空间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ROP技术的攻击自动化构造与程序混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