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实验药理学论文

EPR效应的肿瘤微循环结构基础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EPR效应理论第11-12页
    1.3 肿瘤微循环系统第12-13页
        1.3.1 肿瘤微循环血管系统第12-13页
        1.3.2 肿瘤微循环淋巴管系统第13页
    1.4 课题意义第13-14页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小鼠S180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16-26页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6页
        2.1.1 实验仪器第16页
        2.1.2 实验材料第16页
        2.1.3 实验动物第16页
        2.1.4 实验细胞株第16页
    2.2 实验方法第16-19页
        2.2.1 S180腹水瘤细胞的体内培养第16-18页
        2.2.2 小鼠S180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18-19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9-23页
        2.3.1 昆明小鼠生长情况第19页
        2.3.2 小鼠移植瘤生长情况第19-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6页
第3章 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在移植瘤中的分布研究第26-38页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6-27页
        3.1.1 实验仪器第26页
        3.1.2 实验材料第26-27页
        3.1.3 实验动物第27页
    3.2 实验方法第27-30页
        3.2.1 组织切片的制备第27-28页
        3.2.2 HE染色第28页
        3.2.3 SP法免疫组化染色第28-30页
        3.2.4 对照第30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35页
        3.3.1 HE染色结果第30页
        3.3.2 免疫组化方法的选择第30-31页
        3.3.3 免疫组化抗原条件优化第31-32页
        3.3.4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34标记结果第32-34页
        3.3.5 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LYVE-1 标记结果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8页
第4章 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观察第38-50页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8页
        4.1.1 实验仪器第38页
        4.1.2 实验材料第38页
        4.1.3 实验动物第38页
    4.2 实验方法第38-39页
        4.2.1 取材第38-39页
        4.2.2 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第39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48页
        4.3.1 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第39-41页
        4.3.2 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第41-43页
        4.3.3 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血管裂隙的变化第43-45页
        4.3.4 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变化第45-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5章 阿霉素脂质体在不同时期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第50-56页
    5.1 仪器与材料第50页
        5.1.1 仪器第50页
        5.1.2 材料第50页
        5.1.3 实验动物第50页
    5.2 方法与结果第50-54页
        5.2.1 肿瘤组织药物检测方法学研究第50-53页
        5.2.2 经尾静脉注射药物浓度的检测第53-54页
    5.3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丁·昆普戏剧《干掉她》的后戏剧剧场特征分析
下一篇:镉和砷对褐牙鲆幼鱼毒理效应的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