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大英县盐卤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内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3 研究进展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文旅融合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2.1 文旅融合相关概念 | 第20页 |
2.2 文化旅游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0-24页 |
2.2.1 文化旅游 | 第20-22页 |
2.2.2 文化旅游产品 | 第22-24页 |
2.3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3.1 旅游动机与市场学理论 | 第24-25页 |
2.3.2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5页 |
2.3.3 体验型旅游产品理论 | 第25-26页 |
2.3.4 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6页 |
2.3.5 SWOT分析理论 | 第26-27页 |
2.4 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 | 第27-28页 |
2.5 本章述评 | 第28-29页 |
第3章 文旅融合视角下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内容 | 第29-36页 |
3.1 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原则 | 第30-32页 |
3.1.1 突出文化性原则 | 第30页 |
3.1.2 强调独特性原则 | 第30页 |
3.1.3 重视体验性原则 | 第30-31页 |
3.1.4 把握真实性原则 | 第31页 |
3.1.5 多元性综合开发原则 | 第31页 |
3.1.6 生态环保开发原则 | 第31-32页 |
3.2 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模式 | 第32-34页 |
3.2.1 直接利用模式 | 第32页 |
3.2.2 整合提升模式 | 第32-33页 |
3.2.3 还原再现模式 | 第33页 |
3.2.4 集中展示模式 | 第33页 |
3.2.5 主题附会模式 | 第33-34页 |
3.3 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路径 | 第34-36页 |
3.3.1 确立文化主题 | 第34页 |
3.3.2 树立品牌形象 | 第34页 |
3.3.3 完善文化产品结构 | 第34-35页 |
3.3.4 完善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产业链结构 | 第35-36页 |
第4章 大英县盐卤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 第36-61页 |
4.1 大英县盐卤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背景分析 | 第36-40页 |
4.1.1 区位条件 | 第36页 |
4.1.2 自然地理条件 | 第36-37页 |
4.1.3 人文环境条件 | 第37页 |
4.1.4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 第37-38页 |
4.1.5 人居条件 | 第38页 |
4.1.6 公用设施条件 | 第38页 |
4.1.7 大英县旅游现状分析 | 第38-40页 |
4.2 大英县盐卤文化分析 | 第40-44页 |
4.2.1 大英县盐卤文化及现有资源研究分析 | 第40-41页 |
4.2.2 盐卤文化及其相关衍生文化梳理 | 第41-44页 |
4.3 大英县盐卤文化旅游产品开发SWOT分析 | 第44-50页 |
4.3.1 优势分析 | 第44-47页 |
4.3.2 劣势分析 | 第47-48页 |
4.3.3 机遇分析 | 第48-49页 |
4.3.4 挑战分析 | 第49-50页 |
4.4 大英县盐卤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模式 | 第50-51页 |
4.4.1 卓筒井制盐技术还原再现模式 | 第50页 |
4.4.2 中国死海旅游区直接利用模式 | 第50页 |
4.4.3 资源整合共同提升模式 | 第50-51页 |
4.4.4 高科技支撑文化旅游创意模式 | 第51页 |
4.5 大英盐卤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路径 | 第51-59页 |
4.5.1 确立“千年卓筒井盐卤文化”文化主题 | 第51-52页 |
4.5.2 塑造“盐卤天下—中国唯一”的品牌形象 | 第52页 |
4.5.3 盐卤文化旅游产品结构 | 第52-53页 |
4.5.4 盐卤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项目设计 | 第53-59页 |
4.6 大英县盐卤文化产业链延伸对策 | 第59-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