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月节律理论指导下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耳穴贴压短期干预研究
|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临床研究 | 第8-21页 |
| 一、对象来源 | 第8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8-13页 |
| (一)诊断标准 | 第8-10页 |
| (二)血压的月节律现象观察方法 | 第10页 |
| (三)试验病例标准 | 第10页 |
| (四)干预方法 | 第10-12页 |
| (五)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 三、结果 | 第13-16页 |
| (一)基线数据分析 | 第14页 |
| (二)试验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分析情况 | 第14-16页 |
| (三)试验前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的比较情况 | 第16页 |
| 四、研究结果 | 第16-21页 |
| (一)耳穴贴压后两组患者降压效果的比较 | 第16-19页 |
| (二)两组患者试验前后心率的比较情况 | 第19-20页 |
|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第20-21页 |
| 讨论 | 第21-30页 |
| 一、高血压发病的病理机制 | 第21-22页 |
| (一)遗传和基因因素 | 第21页 |
| (二)RASS系统的激活 | 第21页 |
| (三)交感神经活动亢奋 | 第21页 |
| (四)细胞膜上离子转运机制的异常 | 第21-22页 |
| (五)肾脏潴留过多的钠盐 | 第22页 |
| (六)胰岛素的抵抗 | 第22页 |
| 二、高血压发病的认识 | 第22-24页 |
| (一)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第22-23页 |
| (二)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疾病的阐述 | 第23-24页 |
| 三、月节律现象的理论依据 | 第24页 |
| 四、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情况 | 第24-26页 |
| 五、耳穴压豆的临床研究 | 第26-27页 |
| (一)耳穴压豆的理论依据 | 第26-27页 |
| (二)耳穴压豆的临床应用 | 第27页 |
| 六、耳穴疗法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机理 | 第27页 |
| 七、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病的选穴 | 第27-28页 |
| (一)选穴依据 | 第27-28页 |
| (二)压物的选择 | 第28页 |
| (三)穴分析 | 第28页 |
| 八、试验研究结果 | 第28-30页 |
| (一)两组患者试验前的血压分析 | 第28页 |
| (二)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血压分析 | 第28页 |
| (三)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症状的疗效分析 | 第28-29页 |
| (四)安全性评价 | 第29-30页 |
| 结语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 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 第33-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附录 | 第38-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发表论文 | 第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