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现有震害分析总结第14-18页
        1.2.1 底层框架破坏第14-16页
        1.2.2 上部砌体破坏第16-17页
        1.2.3 连接破坏及其他第17-18页
    1.3 震害原因以及抗震建议第18-20页
        1.3.1 震害原因第18-20页
        1.3.2 提高抗震性能的建议第20页
    1.4 底框砌体房屋的抗震研究现状第20-24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3页
        1.4.3 我国规范对于底框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变化情况第23-24页
        1.4.4 底框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第24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各章安排第24-28页
第二章 底框砌体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及其验证第28-56页
    2.1 底框砌体结构的分析模型简介第28-32页
        2.1.1 整体式简化模型第28-31页
        2.1.2 分离式模型第31-32页
    2.2 实体单元分析模型第32-34页
    2.3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34-41页
        2.3.1 钢筋的本构模型第34-35页
        2.3.2 混凝土本构模型第35-36页
        2.3.3 砌体本构模型第36-39页
        2.3.4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第39-41页
    2.4 破坏状态与判别指标选择第41页
    2.5 算例分析及模型验证第41-54页
        2.5.2 算例 1第42-46页
        2.5.3 算例 2第46-53页
        2.5.4 两个算例结果的对比第53-54页
    2.6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三章 底框砌体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模型及其验证第56-64页
    3.1 简化分析模型第56-61页
        3.1.1 砖砌体的非线性分析模型第57-59页
        3.1.2 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分析第59-61页
        3.1.3 阻尼系数的确定第61页
    3.2 简化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第61-63页
        3.2.1 算例 1第62页
        3.2.2 算例 2第62-63页
    3.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底框砌体结构基于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第64-84页
    4.1 基于IDA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基本原理第64-67页
        4.1.1 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定义第64页
        4.1.2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第64-65页
        4.1.3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分析基本步骤第65-66页
        4.1.4 地震动强度指标(IM)和结构损伤指标(DM)的确定第66-67页
    4.2 代表性结构第67-70页
        4.2.1 规范中不同设防烈度下底框砌体结构的区别第67页
        4.2.2 结构的基本参数第67-70页
    4.3 地震动的选取与调幅第70-73页
    4.4 底框砌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第73-82页
    4.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底框砌体结构的简化抗震能力判别方法第84-96页
    5.1 底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能力指数法第84-87页
        5.1.1 弹性地震剪力第85-87页
        5.1.2 楼层的受剪承载力第87页
    5.2 砌体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第87-90页
        5.2.1 基于三水准的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第87-89页
        5.2.2 改进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第89-90页
        5.2.3 底框砌体结构的三水准抗震能力判别第90页
    5.3 算例第90-95页
        5.3.1 映秀法院住宅楼第91-92页
        5.3.2 映秀镇工商所综合楼第92-93页
        5.3.3 都江堰蒲阳镇工业集中发展农民安置小区1栋第93-94页
        5.3.4 底部两层框架工程实例第94-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6.1 本文主要成果第96-97页
    6.2 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作者简介第10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0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ityEngine平台的砌体结构震害三维模拟
下一篇:仪器地震烈度实时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