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学各论论文--直肠和肛门论文

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2-20页
    1、祖国医学对肛痈病的认识第12-14页
        1.1 病名第12页
        1.2 病因病机第12页
        1.3 治疗第12-14页
    2、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第14-20页
        2.1 病因第14-15页
        2.2 分类第15-16页
        2.3 临床表现第16页
        2.4 诊断第16-17页
        2.5 鉴别诊断第17-18页
        2.6 治疗第18-20页
第二部分 回顾性研究第20-24页
    1、研究对象第20页
        1.1 病例来源第20页
        1.2 一般资料第20页
    2、研究方法第20页
    3、统计方法第20页
    4、结果第20-22页
        4.1 首次排便疼痛第20-21页
        4.2 创面愈合时间第21页
        4.3 形成肛瘘第21页
        4.4 肛门功能第21-22页
    5、讨论第22-24页
第三部分 前瞻性研究第24-32页
    1、研究对象第24-25页
        1.1 病例来源第24页
        1.2 一般资料第24页
        1.3 诊断标准第24页
        1.4 纳入标准第24-25页
        1.5 排除标准第25页
    2、研究方法第25-26页
        2.1 三间隙引流组手术步骤第25-26页
        2.2 对照组手术步骤第26页
        2.3 术后处理第26页
    3、观察指标第26-28页
        3.1 总体疗效标准第26-27页
        3.2 手术当日、术后1日、2日、3日、一周疼痛评分第27页
        3.3 术后首次小便情况第27页
        3.4 术后感染及复发第27-28页
        3.5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第28页
        3.6 术后肛门形态是否发生锁眼样畸形第28页
        3.7 术后肛门功能的评估第28页
        3.8 术后肛瘘形成率第28页
    4、随访方法和时间第28页
    5、统计方法第28页
    6、临床研究结果第28-30页
        6.1 一般资料第28-29页
        6.2 总体疗效及复发率第29页
        6.3 手术当日及术后疼痛评分第29页
        6.4 术后首次小便情况第29页
        6.5 术后感染第29页
        6.6 创面愈合时间第29-30页
        6.7 肛门形态第30页
        6.8 肛门功能第30页
        6.9 术后肛瘘形成率第30页
    7、临床结果分析及讨论第30-32页
        7.1 一般资料第30-31页
        7.2 术后疗效、感染及复发率第31页
        7.3 术后小便情况及疼痛评分第31页
        7.4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第31页
        7.5 术后肛门形态及肛门功能第31页
        7.6 术后肛瘘形成率第31-32页
讨论第32-35页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附录第38-4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泻火化痰消瘿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痰火内扰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分析--基于混合人工蜂群算法与极限学习机的负荷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