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3 煤结构模型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物理方法 | 第13-14页 |
1.3.2 化学方法 | 第14页 |
1.4 煤结构模型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4.1 煤的物理结构模型 | 第15-17页 |
1.4.2 褐煤结构模型进展 | 第17-20页 |
1.4.3 烟煤的化学结构模型 | 第20-21页 |
1.4.4 煤的综合结构模型 | 第21-22页 |
1.4.5 近代煤结构模型的发展 | 第22页 |
1.5 褐煤煤液化及试验探究 | 第22-24页 |
1.5.1 褐煤直接液化进展 | 第22-23页 |
1.5.2 褐煤直接液化的试验探究 | 第23-24页 |
1.6 煤直接液化产物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7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煤样的制备及实验 | 第26-32页 |
2.1 煤样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26页 |
2.1.1 煤样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6页 |
2.1.2 煤样X射线衍射(XRD) | 第26页 |
2.1.3 煤样X射线电子能光谱分析表征(XPS) | 第26页 |
2.1.4 煤样的核磁共振谱(~13)CCP/MAS NMR) | 第26页 |
2.1.5 液化油族组分GC/MS分析 | 第26页 |
2.2 煤样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 煤样的元素测定和工业指标 | 第27-28页 |
2.3.1 煤样的工业指标 | 第27页 |
2.3.2 煤样的元素分析 | 第27-28页 |
2.4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5 煤样高压釜液化实验 | 第29-30页 |
2.5.1 实验步骤 | 第29页 |
2.5.2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29-30页 |
2.6 液化油族组分离及GC-MS分析 | 第30-31页 |
2.7 煤分子结构模型搭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煤样分析表征 | 第32-47页 |
3.1 煤样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32页 |
3.2 煤样红外分析 | 第32-38页 |
3.2.1 煤样FTIR图谱3800~3000cm~(-1)收峰分峰拟合 | 第34-35页 |
3.2.2 煤样FTIR图谱2800~3000cm~(-1)吸收峰分峰拟合 | 第35-36页 |
3.2.3 煤样FTIR图谱1800~1000cm~(-1)吸收峰分峰拟合 | 第36-37页 |
3.2.4 煤样FTIR图谱700~900cm~(-1)吸收峰分峰拟合 | 第37-38页 |
3.3 煤样XRD分析 | 第38-40页 |
3.4 煤样X射线电子能光谱表征 | 第40-44页 |
3.4.1 煤结构中氧元素的存在形态 | 第40-41页 |
3.4.2 煤结构中碳元素的存在形态 | 第41-42页 |
3.4.3 煤结构中碳元素的存在形态 | 第42-43页 |
3.4.4 煤结构中硫的存在形态 | 第43-44页 |
3.5 煤样~(13)C CP/MAS NMR分析测试的表征 | 第44-47页 |
第四章 煤样大分子模型搭建 | 第47-52页 |
4.1 煤平面结构模型构建 | 第47-49页 |
4.1.1 芳香结构单元的确定 | 第47-48页 |
4.1.2 脂肪碳结构的确定 | 第48页 |
4.1.3 杂原子结构的确定 | 第48-49页 |
4.2 煤结构模型的搭建 | 第49-52页 |
4.2.1 ~(13)C-NMR化学位移 | 第49页 |
4.2.2 煤分子结构的初步搭建 | 第49-51页 |
4.2.3 煤结构模型的修正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煤高压釜直接液化反应性能 | 第52-65页 |
5.1 煤直接液化概述 | 第52页 |
5.2 高压釜液化实验 | 第52-54页 |
5.2.1 原料煤 | 第52页 |
5.2.2 高压釜液化实验 | 第52-53页 |
5.2.3 高压釜实验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5.3.1 反应时间对煤液化率影响 | 第54-58页 |
5.3.2 反应温度与煤液化性能关系 | 第58-64页 |
5.4 结论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煤液化油族组分分析 | 第65-79页 |
6.1 液化油族组分概述 | 第65页 |
6.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5-78页 |
6.2.1 不同液化温度下液化油族组分分布 | 第66-73页 |
6.2.2 不同液化时间下液化油族组分分布 | 第73-78页 |
6.3 结论 | 第78-79页 |
第七章 论文结论和创新点 | 第79-82页 |
7.1 结论 | 第79-80页 |
7.1.1 煤样液化反应性能探究 | 第79页 |
7.1.2 煤液化油族组分分离分析 | 第79页 |
7.1.3 煤结构的构建 | 第79-80页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80页 |
7.3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硕士期间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专利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