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0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一、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一) 机构编制管理 | 第13页 |
(二) 信息化和信息化管理 | 第13-14页 |
(三) 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 | 第14-15页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5页 |
(二) 电子政务理论 | 第15-16页 |
(三)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 第16页 |
(四) 政府流程优化再造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南京市高淳区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8-23页 |
一、南京市高淳区机构编制部门情况简介 | 第18-19页 |
(一) 部门基本情况介绍 | 第18页 |
(二) 高淳区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职责介绍 | 第18页 |
(三) 高淳区机构编制管理的对象 | 第18-19页 |
二、南京市高淳区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现状 | 第19-20页 |
(一) 网络建设情况 | 第19页 |
(二) 机构编制管理业务平台建设及使用情况 | 第19-20页 |
(三) 综合信息数据库管理和信息化安全管理情况 | 第20页 |
三、南京市高淳区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 第20-23页 |
(一) 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完善、人员不足 | 第20-21页 |
(二) 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过程不畅 | 第21页 |
(三) 信息数据库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 第21-22页 |
(四) 信息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南京市高淳区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第23-30页 |
一、意识观念因素 | 第23-25页 |
(一) 对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 | 第23页 |
(二) 对信息化管理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 第23-24页 |
(三) 提升信息化管理队伍水平的意识不强 | 第24-25页 |
二、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制度因素 | 第25-26页 |
(一) 信息化管理缺乏法律制度约束 | 第25页 |
(二) 缺乏业务工作规范制度 | 第25-26页 |
(三) 安全约束制度不完善 | 第26页 |
三、协同机制因素 | 第26-27页 |
(一) 政府部门间协同能力不足 | 第26-27页 |
(二) 信息数据协同利用方式落后 | 第27页 |
四、信息化管理工具因素 | 第27-30页 |
(一) 现有软件系统分散,缺乏一体化的平台 | 第27页 |
(二) 业务平台不完善,系统设计改进存滞后性 | 第27-28页 |
(三) 信息建设不同步,各层级间缺乏统一标准 | 第28页 |
(四) 使用方式不协调,信息化建设与运用脱节 | 第28页 |
(五) 门户网站未覆盖,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受阻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经验借鉴 | 第30-36页 |
一、国外政府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概述 | 第30-32页 |
(一) 美国的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 | 第30-31页 |
(二) 日本的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 | 第31页 |
(三) 加拿大的信息化管理 | 第31-32页 |
二、国内政府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创新案例 | 第32-34页 |
(一) 贵州省铜仁市“云上编制” | 第32页 |
(二)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机构编制电子政务体系 | 第32-33页 |
(三) 贵州省贵阳市“筑云编制” | 第33页 |
(四) 四川省达州市“互联网+”助推机构编制科学管理 | 第33-34页 |
三、国内外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经验启示 | 第34-36页 |
(一) 信息化管理观念先进 | 第34页 |
(二) 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 | 第34-35页 |
(三) 凸显法制保驾护航作用 | 第35页 |
(四) 信息化安全措施完善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加强南京市高淳区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36-48页 |
一、转变观念,明确管理目标 | 第36-38页 |
(一) 加强信息化建设意识教育 | 第36页 |
(二) 明确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 | 第36-37页 |
(三) 提高人才培养意识,推进机构队伍建设 | 第37-38页 |
二、健全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 第38-41页 |
(一) 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 第38页 |
(二) 完善机构编制工作制度 | 第38-39页 |
(三) 建立部门反馈机制 | 第39-40页 |
(四) 强化安全监管制度 | 第40-41页 |
三、避免“信息孤岛”,提高协同能力 | 第41-42页 |
(一) 提高部门间协作能力 | 第41页 |
(二) 加强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利用 | 第41-42页 |
四、多管齐下,优化信息化管理工具 | 第42-48页 |
(一) 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基础性建设 | 第42-43页 |
(二) 建设门户网站推进政务公开 | 第43页 |
(三) 整合系统资源,建设一体化管理平台 | 第43-45页 |
(四) 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数据应用动态化 | 第45-46页 |
(五) 提高兼容性,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 第46页 |
(六) 改进信息化工具使用方式 | 第46-48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