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屋面径流系统中污染物质的迁移与分配特征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城市径流污染第10-16页
        1.2.1 城市径流污染物的来源与分类第10-12页
        1.2.2 城市径流污染的特征第12-14页
        1.2.3 城市径流污染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1.2.4 城市径流污染的危害第15-16页
    1.3 城市屋面径流污染概述第16-17页
    1.4 城市屋面径流污染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7-22页
        1.4.1 国外屋面径流污染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2 国内屋面径流污染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3 国内外关于屋面径流污染的研究总结第20-22页
    1.5 本文研究思路第22-25页
        1.5.1 研究目的第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3 研究创新点第23页
        1.5.4 研究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25-33页
    2.1 实验装置与实验用水第25-27页
        2.1.1 模拟降雨装置第25-26页
        2.1.2 模拟屋面第26-27页
        2.1.3 模拟降雨雨水第27页
    2.2 实验条件与样品采集第27-28页
        2.2.1 实验条件第27-28页
        2.2.2 样品采集第28页
    2.3 研究中涉及的判别依据与定量方法第28-31页
        2.3.1 外源污染物在微系统中分配模式判别第28-29页
        2.3.2 初期冲刷效应判别第29-30页
        2.3.3 示踪实验样品中不同来源铅的定量方法第30-31页
    2.4 样品的处理与测定第31页
    2.5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第31-33页
第三章 不同因素对外源污染物在微系统中迁移的影响第33-47页
    3.1 屋面累积颗粒物的物化特性第33-36页
        3.1.1 屋面累积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第33-34页
        3.1.2 屋面累积颗粒物的矿物组成第34-36页
    3.2 降雨历时对外源污染物在微系统中迁移的影响第36-39页
        3.2.1 降雨历时对屋面径流中污染物流出过程的影响第36-38页
        3.2.2 降雨历时对外源污染物初期冲刷效应的影响第38-39页
    3.3 前期干期对外源污染物在微系统中迁移的影响第39-43页
        3.3.1 前期干期对屋面径流中污染物流出过程的影响第39-41页
        3.3.2 前期干期对外源污染物初期冲刷效应的影响第41-43页
    3.4 屋面坡度对外源污染物在微系统中迁移的影响第43-46页
        3.4.1 屋面坡度对屋面径流中污染物流出过程的影响第43-44页
        3.4.2 屋面坡度对外源污染物初期冲刷效应的影响第44-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不同因素对外源污染物在微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第47-67页
    4.1 降雨历时对外源污染物在微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第47-54页
        4.1.1 不同降雨历时条件下外源污染物的质量平衡第47-49页
        4.1.2 降雨历时对外源污染物归趋的影响第49-53页
        4.1.3 外源污染物归趋与降雨历时的相关性分析第53-54页
    4.2 前期干期对外源污染物在微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第54-61页
        4.2.1 不同前期干期条件下外源污染物的质量平衡第54-56页
        4.2.2 前期干期时长对外源污染物归趋的影响第56-60页
        4.2.3 外源污染物归趋与前期干期的相关性分析第60-61页
    4.3 屋面坡度对外源污染物在微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第61-65页
        4.3.1 不同屋面坡度条件下外源污染物的质量平衡第61-62页
        4.3.2 屋面坡度对外源污染物归趋的影响第62-64页
        4.3.3 外源污染物归趋与屋面坡度的相关性分析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不同来源污染物在微系统中迁移与分配特征第67-78页
    5.1 微系统中污染物的来源区分第67-68页
        5.1.1 屋面累积颗粒物源铅第67页
        5.1.2 雨水源铅第67-68页
    5.2 不同雨强条件下各外源铅在微系统中的迁移特征第68-70页
        5.2.1 累积颗粒物源铅在屋面径流中的迁移特征第68-70页
        5.2.2 雨水源铅在屋面径流中的迁移特征第70页
    5.3 不同雨强条件下各外源铅在微系统中的分配特征第70-75页
        5.3.1 不同来源铅在微系统中质量平衡的公式表达第70-72页
        5.3.2 不同来源铅在微系统中的质量平衡第72-73页
        5.3.3 降雨强度对不同外源铅在微系统中归趋的影响第73-75页
    5.4 各外源铅在微系统中归趋情况与雨强的相关性第75-77页
        5.4.1 累积颗粒物源铅的归趋比例与雨强的相关性第75-76页
        5.4.2 雨水源铅的归趋比例与雨强的相关性第76-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1页
    6.1 总结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睡眠时间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关系
下一篇: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关系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