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格式合同规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写作思路 | 第13-14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格式合同概述 | 第15-27页 |
2.1 格式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 第15-19页 |
2.1.1 格式合同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格式合同的特征 | 第16-19页 |
2.2 格式合同的产生基础 | 第19-22页 |
2.2.1 格式合同产生的社会基础 | 第19-20页 |
2.2.2 格式合同产生的经济基础 | 第20-21页 |
2.2.3 格式合同产生的法理基础 | 第21-22页 |
2.3 格式合同的价值分析 | 第22-24页 |
2.3.1 格式合同的正价值 | 第22-23页 |
2.3.2 格式合同的负价值 | 第23-24页 |
2.4 格式合同在我国的发展及使用 | 第24-26页 |
2.4.1 格式合同在我国的发展 | 第25页 |
2.4.2 格式合同在我国的使用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格式合同规制及借鉴 | 第27-37页 |
3.1 格式合同规制的基本概况 | 第27-28页 |
3.2 德国 | 第28-31页 |
3.2.1 立法规制 | 第28-29页 |
3.2.2 司法规制 | 第29-30页 |
3.2.3 行政规制 | 第30-31页 |
3.3 英国 | 第31-33页 |
3.3.1 立法规制 | 第31页 |
3.3.2 司法规制 | 第31-32页 |
3.3.3 行政规制 | 第32-33页 |
3.4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3-35页 |
3.4.1 立法规制 | 第33页 |
3.4.2 司法规制 | 第33-34页 |
3.4.3 行政规制 | 第34-35页 |
3.5 格式合同规制的有益借鉴 | 第35-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我国格式合同的规制 | 第37-48页 |
4.1 我国格式合同的规制现状 | 第37-42页 |
4.1.1 我国格式合同立法规制现状 | 第37-39页 |
4.1.2 我国格式合同司法规制现状 | 第39-40页 |
4.1.3 我国格式合同行政规制现状 | 第40-42页 |
4.2 我国格式合同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7页 |
4.2.1 立法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4.2.2 司法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4.2.3 行政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格式合同规制的建议 | 第48-58页 |
5.1 完善格式合同的立法规制 | 第48-50页 |
5.1.1 有效界定格式合同的范围 | 第48页 |
5.1.2 完善合同法对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定 | 第48-49页 |
5.1.3 加强格式合同实用性立法 | 第49-50页 |
5.2 完善格式合同的司法规制 | 第50-53页 |
5.2.1 准确认定格式合同 | 第50-51页 |
5.2.2 合理分配格式合同主体的权利义务 | 第51-52页 |
5.2.3 公正裁判格式合同的法律责任 | 第52-53页 |
5.2.4 公布司法判例指导司法审判 | 第53页 |
5.3 完善格式合同的行政规制 | 第53-55页 |
5.3.1 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 | 第53-54页 |
5.3.2 规范格式合同的审查制度 | 第54-55页 |
5.3.3 提高行政规制透明度 | 第55页 |
5.4 完善格式合同的社会规制 | 第55-57页 |
5.4.1 完善行业自律 | 第56页 |
5.4.2 完善社会舆论监督 | 第56-57页 |
5.4.3 发挥消费者协会积极作用 | 第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