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来源 | 第20页 |
1.2 滑动摩擦温度场获取方法综述 | 第20-32页 |
1.2.1 滑动摩擦温度场测量方法现状 | 第21-26页 |
1.2.2 滑动摩擦温度场数值计算方法现状 | 第26-3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端面滑动摩擦温度场构建方案设计 | 第33-41页 |
2.1 引入接触界面温度的滑动摩擦温度场构建方案 | 第33-39页 |
2.1.1 温度场构建方案设计及接触界面温度的获取方法 | 第33-34页 |
2.1.2 红外探头测量接触界面温度信息的可行性验证 | 第34-38页 |
2.1.3 滑动接触界面发射率的研究 | 第38-39页 |
2.2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端面滑动摩擦温度场测量系统结构设计 | 第41-59页 |
3.1 总体结构设计 | 第41-42页 |
3.2 试验装置硬件系统设计 | 第42-50页 |
3.2.1 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简介 | 第42页 |
3.2.2 测温元件 | 第42-45页 |
3.2.3 试样及测温元件的夹具设计 | 第45-50页 |
3.3 试验装置测控软件系统 | 第50-52页 |
3.4 红外热像仪数据采集及处理 | 第52-58页 |
3.4.1 红外热图像的采集及转化 | 第52-53页 |
3.4.2 热像仪测量结果初步分析 | 第53-56页 |
3.4.3 热像仪数据的提取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减小摩擦界面发射率对红外探头测温的影响 | 第59-75页 |
4.1 发射率测量研究方法 | 第59-61页 |
4.1.1 红外设备接收能量的组成 | 第59-60页 |
4.1.2 发射率测量试验原理 | 第60-61页 |
4.2 两种滑动摩擦界面发射率研究方案的结果及分析 | 第61-69页 |
4.2.1 摩擦测温试验 | 第61-62页 |
4.2.2 间接法 | 第62-67页 |
4.2.3 直接法 | 第67-68页 |
4.2.4 两种方案效果分析 | 第68-69页 |
4.3 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发射率变化研究 | 第69-73页 |
4.3.1 测量得到的温度与辐射亮温分析 | 第70-71页 |
4.3.2 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发射率变化规律 | 第71-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端面滑动摩擦温度场修正方法研究及模型建立 | 第75-97页 |
5.1 端面滑动摩擦温度场模型构建 | 第75-82页 |
5.1.1 模型的简化与假设 | 第75-76页 |
5.1.2 材料热物理属性的获取 | 第76-78页 |
5.1.3 滑动接触界面上的温度边界 | 第78-79页 |
5.1.4 摩擦副及夹具外表面对流换热的计算 | 第79-82页 |
5.2 端面滑动摩擦温度场的构建计算 | 第82-87页 |
5.2.1 热传导问题的求解 | 第82-83页 |
5.2.2 有限元计算的实现 | 第83页 |
5.2.3 Ansys温度场分析步骤 | 第83-84页 |
5.2.4 结合VB、APDL语言和Matlab实现温度场分析 | 第84-87页 |
5.2.5 引入接触界面测量温度的摩擦温度场构建结果 | 第87页 |
5.3 端面滑动摩擦温度场修正模型及算法实现 | 第87-96页 |
5.3.1 BP神经网络算法 | 第88-91页 |
5.3.2 用于端面滑动摩擦温度场修正的BP神经网络 | 第91-93页 |
5.3.3 基于Matlab的端面滑动摩擦温度场修正算法的实现 | 第93-94页 |
5.3.4 BP神经网络算法的验证 | 第94-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滑动摩擦温度场重建及应用 | 第97-118页 |
6.1 研究试验设计 | 第97页 |
6.2 引入修正模型的滑动摩擦温度场重建结果讨论 | 第97-102页 |
6.3 滑动摩擦瞬态温度场的演变规律 | 第102-106页 |
6.3.1 温度场分布云图的演变 | 第102-103页 |
6.3.2 下试样内温度分布规律 | 第103-106页 |
6.4 滑动接触界面与下试样侧表面温差(简称温差)分析 | 第106-116页 |
6.4.1 温差和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 | 第107-109页 |
6.4.2 温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109-112页 |
6.4.3 温差预测分析 | 第112-116页 |
6.5 端面滑动摩擦副接触界面温度获取方案 | 第116-11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18-120页 |
7.1 结论 | 第118-119页 |
7.2 创新性工作 | 第119页 |
7.3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6页 |
附录1 第六章部分试验结果 | 第126-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