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培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三) 研究的重难点与研究方法第13-15页
一、大学生精神动力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功能第15-21页
    (一) 大学生精神动力的概念第15-16页
        1. 精神动力第15页
        2. 大学生精神动力第15-16页
    (二) 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的主要内容第16-19页
        1. 理论:基础动力第16-17页
        2. 道德:约束动力第17页
        3. 理想信念:支撑动力第17-18页
        4. 情感:内在动力第18页
        5. 意志:持续动力第18-19页
    (三) 大学生精神动力的功能第19-21页
        1. 凝聚功能第19页
        2. 导向功能第19页
        3. 激发功能第19-21页
二、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的理论基础及运行机制第21-27页
    (一)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思想第21-25页
        1. 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要素第21-22页
        2. 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要素运行的内在关系第22-23页
        3. 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第23-25页
    (二) 大学生精神动力的运行机制第25-27页
        1. 精神动力的主体第25页
        2. 精神动力的驱动方式第25页
        3. 精神动力的发展合力第25-27页
三、当前大学生精神动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7-36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积极的精神面貌第27-28页
        1. 认同党中央,对祖国信心满怀第27页
        2. 关注时政,社会责任感增强第27-28页
        3. 立志成才,投身实践心切第28页
    (二) 当前部分大学生中精神动力不足现象第28-31页
        1. 理论浮虚,求知内驱不足第28-29页
        2. 部分道德取向叛逆,行为约束不强第29页
        3. 理想追求世俗化、生活化,持续导向贫弱第29-30页
        4. 娱乐交际活动参与丰富,但情感仍旧低迷第30页
        5. 发展自我持续间断,意志不坚第30-31页
    (三) 影响当前大学生精神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第31-36页
        1. 部分学校“大学精神”功利化的影响第31-32页
        2. 部分大学教师人格力量缺失的辐射第32页
        3. 现代媒体低俗化泛滥的稀释第32-33页
        4. 大学生文化生活娱乐化倾向中的迷失第33-34页
        5. 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消解第34-35页
        6. 大学生自身精神修养意识的欠缺第35-36页
四、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培育的途径第36-43页
    (一) 充实精神动力主体第36-37页
        1. 加强大学生修养内炼,以引导其精神自律第36-37页
        2. 提升大学教师人格力量,发挥“人生导师”作用第37页
    (二) 丰富精神动力驱动方式第37-40页
        1. 需求驱动第38页
        2. 榜样驱动第38-39页
        3. 目标驱动第39页
        4. 竞争驱动第39-40页
    (三) 减少精神动力耗损第40-43页
        1. 重塑大学精神,加强精神家园建设第40-41页
        2. 改善不良社会风气,营造育人环境第41-43页
小结第43-44页
注释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存储中基于加密的访问控制研究
下一篇:3D MIMO系统利用统计信道信息的有限反馈预编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