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4-16页 |
1.2 吸附法去除水中重金属 | 第16-19页 |
1.2.1 金属基吸附材料 | 第17页 |
1.2.2 碳基吸附材料 | 第17-18页 |
1.2.3 高分子吸附材料 | 第18页 |
1.2.4 天然矿物及其改性吸附材料 | 第18-19页 |
1.2.5 生物质吸附材料 | 第19页 |
1.3 畜禽骨资源的利用现状 | 第19-20页 |
1.4 骨炭在重金属水污染处理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和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3 原料及骨炭性质的表征 | 第24-26页 |
2.3.1 原料及骨炭的表观和显微结构分析 | 第24页 |
2.3.2 原料及骨炭的矿物组成及元素成分分析 | 第24-25页 |
2.3.3 原料的综合热分析 | 第25页 |
2.3.4 骨炭官能团及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2.4 静态吸附与再生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4.1 静态吸附实验 | 第26-27页 |
2.4.2 再生实验 | 第27页 |
2.4.3 重金属含量检测分析 | 第27-28页 |
2.5 吸附模型 | 第28-31页 |
2.5.1 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28-29页 |
2.5.2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29页 |
2.5.3 吸附热力学模型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实验原料分析与鸡骨炭的制备及表征 | 第31-41页 |
3.1 实验原料分析 | 第31-33页 |
3.1.1 原料的化学组成 | 第31页 |
3.1.2 原料的热重分析 | 第31-33页 |
3.2 鸡骨炭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1 原料的预处理 | 第33页 |
3.2.2 原料的炭化 | 第33-34页 |
3.3 原料及鸡骨炭的表征 | 第34-39页 |
3.3.1 原料和鸡骨炭的元素分析 | 第34页 |
3.3.2 原料及鸡骨炭表面的形貌特征 | 第34-36页 |
3.3.3 原料及骨炭的结构特征 | 第36-37页 |
3.3.4 骨炭的XRD分析 | 第37-38页 |
3.3.5 骨炭的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鸡骨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第41-57页 |
4.1 鸡骨炭对镉离子的吸附研究 | 第41-47页 |
4.1.1 Cd(Ⅱ)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2 初始p 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3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4.1.4 吸附等温线的拟合 | 第44-45页 |
4.1.5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5-47页 |
4.1.6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47页 |
4.2 鸡骨炭对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 第47-53页 |
4.2.1 Cu(Ⅱ)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2 初始p 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3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4 吸附等温线的拟合 | 第50-52页 |
4.2.5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52-53页 |
4.3 鸡骨炭的再生 | 第53页 |
4.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4.5 鸡骨炭去除Cd(Ⅱ)和Cu(Ⅱ)可能的机理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