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高层住宅论文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可变性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第16-19页
        1.3.1 相关概念第16-19页
        1.3.2 研究对象第19页
    1.4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论文框架第20-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34页
    2.1 国外住宅可变性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21-27页
        2.1.1 国外住宅可变性设计发展阶段第21-23页
        2.1.2 国外住宅可变性设计的主要理论第23-27页
    2.2 我国的住宅可变性设计理论研究及实践第27-33页
        2.2.1 住宅空间可变性设计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第27-30页
        2.2.2 CSI理论及实践第30-31页
        2.2.3 全生命周期住宅第31-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可变性设计的需求分析与调研第34-45页
    3.1 高层住宅中居民的居住心理和居住行为分析第34-38页
        3.1.1 居住需求的层次第34页
        3.1.2 高层住宅中居民的居住心理需求第34-37页
        3.1.3 高层住宅中居民的居住行为心理的差异性和变化性第37-38页
    3.2 居住需求对板式高层住宅户型的影响第38-41页
        3.2.1 居住生活模式与设计要求第38-40页
        3.2.2 我国当前居住需求的变化对户型设计的影响第40-41页
    3.3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可变性需求调研第41-44页
        3.3.1 问卷调查第41页
        3.3.2 调研成果整理分析第41-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可变性设计的理论第45-64页
    4.1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可变性设计的目标第45页
    4.2 影响板式高层住宅户型可变性设计的相关因素第45-47页
    4.3 基于SI理论的板式高层住宅户型可变性设计理论第47-49页
        4.3.1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中的支撑体与填充体第47-48页
        4.3.2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空间划分第48-49页
    4.4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中的支撑体设计第49-57页
    4.5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中的填充体设计第57-62页
        4.5.1 填充体进行空间划分的手法第57-59页
        4.5.2 厨房卫生间可变性的解决方案第59-62页
    4.6 板式高层住宅支撑体与填充体的协调第62-63页
        4.6.1 模数的协调第62-63页
        4.6.2 填充体构件的部品化第63页
    4.7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可变性设计的实例第64-77页
    5.1 合肥春晖园5号楼的户型可变性设计第64-70页
        5.1.1 工程概况第64-65页
        5.1.2 A户型的可变性第65-67页
        5.1.3 B户型的可变性第67-69页
        5.1.4 A、B户型空间的重新组合第69-70页
    5.2 合肥海顿公馆 6第70-74页
        5.2.1 A户型的可变性方案第71-72页
        5.2.2 A、B户型组合方案第72-74页
    5.3 绿地南翔威廉公馆的百年住宅方案第74-77页
结论和展望第77-79页
    结论第77页
    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附录A 《板式高层住宅户型可变性设计现状和需求》调查问卷第82-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旅游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FPGA的分布式拉曼光纤测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