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黄河三角洲垦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9-16页
    1.1 我国湿地垦殖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1.1 湿地垦殖的概况第9页
        1.1.2 湿地垦殖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1.3 黄河三角洲垦殖区的研究现状第10页
    1.2 轮作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轮作的概况第10-11页
        1.2.2 草田轮作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黄河三角洲草田轮作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土壤碳氮储存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土壤碳氮储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黄河三角洲垦殖区土壤碳氮储存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5-16页
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9页
    2.1 研究区概括第16页
    2.2 试验设计第16-17页
    2.3 研究内容第17页
    2.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5 试验数据处理第18-1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9-33页
    3.1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第19-21页
        3.1.1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的影响第19页
        3.1.2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第19-20页
        3.1.3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第20-21页
    3.2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p H值、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第21-24页
        3.2.1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p H值的影响第21-22页
        3.2.2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第22-23页
        3.2.3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第23-24页
    3.3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的影响第24-31页
        3.3.1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第24-27页
        3.3.2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第27-28页
        3.3.3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比的影响第28-29页
        3.3.4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相关性的影响第29-31页
    3.4 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第31-33页
        3.4.1 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土壤p H值、电导率的相关性第31页
        3.4.2 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的相关性第31-33页
4 讨论第33-36页
    4.1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第33页
    4.2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电导率、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第33-34页
    4.3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第34页
    4.4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第34-36页
5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3页
致谢第43-44页
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层PROSAIL模型的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垂直分布反演
下一篇:基于G1-犹豫模糊法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水平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