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3 对现有研究的综述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1 重点与难点 | 第18页 |
1.4.2 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辩证唯物主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相互联系及作用 | 第19-26页 |
2.1 辩证唯物主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 第19-22页 |
2.1.1 辩证唯物主义的涵义 | 第19-20页 |
2.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 第20-22页 |
2.2 辩证唯物主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联系 | 第22-23页 |
2.2.1 辩证唯物主义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2页 |
2.2.2 辩证唯物主义增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 第22-23页 |
2.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场域 | 第23页 |
2.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现实转化 | 第23页 |
2.3 辩证唯物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23-26页 |
2.3.1 导向作用 | 第23-24页 |
2.3.2 变革作用 | 第24-25页 |
2.3.3 整合作用 | 第25-26页 |
3 辩证唯物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 第26-39页 |
3.1 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成效 | 第28-33页 |
3.1.1 辩证唯物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彰显 | 第28-30页 |
3.1.2 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途径增多 | 第30-32页 |
3.1.3 认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作用日益增强 | 第32-33页 |
3.2 辩证唯物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5页 |
3.2.1 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相脱节 | 第33页 |
3.2.2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主动性不高 | 第33-34页 |
3.2.3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持续性不够 | 第34页 |
3.2.4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单一 | 第34-35页 |
3.3 辩证唯物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5-39页 |
3.3.1 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认识不到位 | 第35-36页 |
3.3.2 缺乏运用方法上的综合运用 | 第36-37页 |
3.3.3 思想政治教育者哲学素养不强 | 第37-39页 |
4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 第39-45页 |
4.1 增强辩证唯物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意识 | 第39-40页 |
4.1.1 增强传播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意识 | 第39页 |
4.1.2 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视程度 | 第39-40页 |
4.1.3 明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责任和义务 | 第40页 |
4.2 改进辩证唯物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方法 | 第40-43页 |
4.2.1 从实际出发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性和有效性 | 第40-41页 |
4.2.2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 | 第41-43页 |
4.2.3 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 第43页 |
4.3 提升辩证唯物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能力 | 第43-45页 |
4.3.1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能力 | 第43-44页 |
4.3.2 提高大学生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