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沙漠地区新农村规划研究--以额济纳旗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额济纳旗概况 | 第16-19页 |
2.1 地理区位特点 | 第16页 |
2.2 地质地貌与气候条件特点 | 第16-17页 |
2.3 特色资源特点 | 第17-18页 |
2.3.1 自然资源 | 第17页 |
2.3.2 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 第17-18页 |
2.4 额济纳旗典型沙漠概况 | 第18-19页 |
3 新农村规划建设 | 第19-21页 |
3.1 新农村规划建设主要任务 | 第19页 |
3.2 新农村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3.2.1 村庄布点规划 | 第19-20页 |
3.2.2 村庄规划 | 第20-21页 |
4 额济纳旗新农村规划建设 | 第21-29页 |
4.1 额济纳旗建设发展机遇 | 第21-22页 |
4.1.1 新农村建设试点 | 第21页 |
4.1.2 美丽乡村建设 | 第21-22页 |
4.1.3 十个全覆盖 | 第22页 |
4.2 额济纳旗新农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4.2.1 传统产业基础薄弱 | 第22-23页 |
4.2.2 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规划 | 第23页 |
4.2.3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 第23页 |
4.2.4 生态环境脆弱,卫生条件差 | 第23-24页 |
4.3 额济纳旗新农村规划建设原则 | 第24-25页 |
4.3.1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的原则 | 第24页 |
4.3.2 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24页 |
4.3.3 尊重现状,整治为主原则 | 第24页 |
4.3.4 功能合理,布局紧凑的原则 | 第24-25页 |
4.3.5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原则 | 第25页 |
4.4 额济纳旗新农村规划建设目标 | 第25页 |
4.5 额济纳旗新农村规划建设 | 第25-29页 |
4.5.1 产业规划 | 第25-26页 |
4.5.2 居住建筑的规划 | 第26页 |
4.5.3 公共设施的规划 | 第26-27页 |
4.5.4 村庄道路及停车场地规划 | 第27页 |
4.5.5 公用工程设施 | 第27页 |
4.5.6 生态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 第27-28页 |
4.5.7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第28页 |
4.5.8 防灾减灾规划 | 第28-29页 |
5 额济纳旗新农村规划建设实例 | 第29-40页 |
5.1 古日乃嘎查 | 第29-32页 |
5.1.1 现状概况 | 第29-30页 |
5.1.2 规划思路 | 第30-32页 |
5.2 昂格茨音陶来嘎查 | 第32-37页 |
5.2.1 现状概况 | 第32-33页 |
5.2.2 规划思路 | 第33-37页 |
5.3 吉日嘎朗图嘎查 | 第37-40页 |
5.3.1 现状概况 | 第37-38页 |
5.3.2 规划思路 | 第38-40页 |
6 典型沙漠地区新农村规划 | 第40-46页 |
6.1 以牧业为主地区规划 | 第40-43页 |
6.1.1 产业规划 | 第41-42页 |
6.1.2 用地布局规划 | 第42-43页 |
6.2 以农业为主地区规划 | 第43-44页 |
6.2.1 产业规划 | 第43页 |
6.2.2 用地布局规划 | 第43-44页 |
6.3 以旅游业为主地区规划 | 第44-46页 |
6.3.1 产业规划 | 第44-45页 |
6.3.2 用地布局规划 | 第45-46页 |
7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