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井口装置泄漏风险及安全防护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气体泄漏风险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气体泄漏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井口设备失效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页岩气泄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页岩气井口装置泄漏因素分析 | 第17-21页 |
2.1 页岩气简介 | 第17页 |
2.2 页岩气井口装置介绍 | 第17-19页 |
2.3 页岩气泄漏因素分析 | 第19-21页 |
2.3.1 腐蚀失效 | 第19-20页 |
2.3.2 外力破坏 | 第20页 |
2.3.3 人为失误 | 第20-21页 |
3 基于FTA-BN的页岩气井口装置泄漏概率分析 | 第21-37页 |
3.1 页岩气井口装置泄漏故障树的建立 | 第21-24页 |
3.2 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 | 第24-28页 |
3.2.1 贝叶斯网络分析法 | 第24-26页 |
3.2.2 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的转换 | 第26-28页 |
3.3 基于BN推理的井口装置泄漏概率分析 | 第28-37页 |
3.3.1 页岩气井口装置泄漏概率计算 | 第28-34页 |
3.3.2 贝叶斯网络诊断推理分析 | 第34-37页 |
4 页岩气井口装置泄漏扩散过程模拟 | 第37-60页 |
4.1 气体泄漏扩散理论基础 | 第37-43页 |
4.1.1 气体扩散过程 | 第37-38页 |
4.1.2 气体泄漏扩散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4.1.3 FLUENT理论分析基础 | 第39-43页 |
4.2 页岩气泄漏扩散模型及参数选择 | 第43-50页 |
4.2.1 页岩气泄漏扩散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43-47页 |
4.2.2 页岩气泄漏扩散模拟参数的选择 | 第47-50页 |
4.3 页岩气井口装置泄漏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60页 |
4.3.1 风速对页岩气气泄漏扩散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2 泄漏量对页岩气泄漏扩散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3 山地地形对页岩气泄漏扩散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4 泄漏位置对页岩气泄漏扩散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5 含硫量对页岩气泄漏扩散的影响 | 第57-60页 |
5 页岩气井口装置气体泄漏安全防护 | 第60-80页 |
5.1 页岩气井口装置气体泄漏危害区域分析 | 第60-69页 |
5.2 页岩气井口装置气体泄漏风险分析 | 第69-77页 |
5.2.1 气体泄漏风险分析理论 | 第69-73页 |
5.2.2 火灾热辐射风险分析 | 第73-75页 |
5.2.3 爆炸超压风险分析 | 第75-77页 |
5.3 页岩气井口装置气体泄漏安全防护 | 第77-80页 |
5.3.1 危险区域安全防护分析 | 第77-78页 |
5.3.2 泄漏安全防护措施 | 第78-8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建议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