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原理和优缺点 | 第12-14页 |
1.2.1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和换热原理 | 第12-13页 |
1.2.2 板式换热器的优点和缺点 | 第13-14页 |
1.3 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历史 | 第14-16页 |
1.4 场协同原理简介 | 第16-18页 |
1.4.1 强化传热技术概述 | 第16页 |
1.4.2 场协同理论提出及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板式换热器的热力计算和场协同原理 | 第19-29页 |
2.1 板式换热器的热力计算 | 第19-20页 |
2.2 板式换热器的热混合原理 | 第20-23页 |
2.3 对流换热强化的场协同原理 | 第23-25页 |
2.3.1 对流换热的物理机制 | 第23-24页 |
2.3.2 对流换热中的场协同原理 | 第24-25页 |
2.3.3 换热器中的场协同原理 | 第25页 |
2.4 数值模拟理论 | 第25-29页 |
2.4.1 数值模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25-26页 |
2.4.2 湍流的数值模拟 | 第26-27页 |
2.4.3 k-ε双方程模型 | 第27-29页 |
第3章 人字形对称波纹板式换热器的强化 | 第29-47页 |
3.1 建立模型和网格划分 | 第29-33页 |
3.1.1 建立三维模型 | 第29-32页 |
3.1.2 划分网格 | 第32页 |
3.1.3 确立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3.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3-41页 |
3.2.1 波纹角度β对速度矢量场和温度梯度场的影响 | 第33-36页 |
3.2.2 波纹高度h对速度矢量场和温度梯度场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3 波纹间距λ对速度矢量场和温度梯度场的影响 | 第38-41页 |
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3.3.1 不同波纹角度β下的换热效果分析 | 第42-43页 |
3.3.2 不同波纹高度h下的换热效果分析 | 第43-44页 |
3.3.3 不同波纹间距λ下的换热效果分析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混合型波纹板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研究 | 第47-69页 |
4.1 建立模型和网格划分 | 第47-49页 |
4.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49-64页 |
4.2.1 H型热混合速度矢量场和温度梯度场云图 | 第49-53页 |
4.2.2 M型热混合速度矢量场和温度梯度场云图 | 第53-60页 |
4.2.3 L型热混合速度矢量场和温度梯度场云图 | 第60-64页 |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4.3.1 H型热混合换热效果分析 | 第64-65页 |
4.3.2 M型热混合换热效果分析 | 第65-66页 |
4.3.3 L型热混合效果分析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69页 |
5.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