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在线融资业务研究文献 | 第8-9页 |
1.2.2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研究文献 | 第9页 |
1.2.3 防范在线融资业务风险的研究文献 | 第9-10页 |
1.2.4 文献总结评述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1页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现状 | 第13-22页 |
2.1 在线融资业务与传统融资业务的区别 | 第13-15页 |
2.2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现状 | 第15-16页 |
2.3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现状 | 第16-22页 |
2.3.1 商业银行与电商合作的在线融资模式 | 第16-18页 |
2.3.2 商业银行依靠自有平台的在线融资模式 | 第18-20页 |
2.3.3 商业银行开展P2P在线融资模式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分析 | 第22-36页 |
3.1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条件分析 | 第22-30页 |
3.1.1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必然性分析 | 第22-25页 |
3.1.2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8页 |
3.1.3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限制性分析 | 第28-30页 |
3.2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影响分析 | 第30-34页 |
3.2.1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外部影响 | 第30-31页 |
3.2.2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内部影响 | 第31-34页 |
3.3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战略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流程设计 | 第36-43页 |
4.1 存量客户快速通道 | 第36-37页 |
4.2 个人融资 | 第37-40页 |
4.2.1 个人融资业务用于消费 | 第37-38页 |
4.2.2 个人融资业务用于经营 | 第38-40页 |
4.3 企业融资 | 第40-41页 |
4.4 委托贷款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风险防范分析 | 第43-52页 |
5.1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 第43-44页 |
5.2 商业银行发展在线融资业务的博弈论风险模型分析 | 第44-52页 |
5.2.1 电商商户融资业务的博弈论模型分析 | 第45-46页 |
5.2.2 在线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博弈论模型分析 | 第46-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