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2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 第27-28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 第28-2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29-31页 |
1.4.1 创新性 | 第29-30页 |
1.4.2 不足 | 第30-31页 |
第2章 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31-43页 |
2.1 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特征 | 第31-37页 |
2.1.1 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相关概念 | 第31-33页 |
2.1.2 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分类 | 第33-34页 |
2.1.3 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基本特征 | 第34-37页 |
2.2 网络青年自组织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37-43页 |
2.2.1 组织管理理论 | 第37-38页 |
2.2.2 社会管理理论 | 第38-39页 |
2.2.3 组织文化理论 | 第39-41页 |
2.2.4 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和相关理论之间的关系 | 第41-43页 |
第3章 莱州市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管理探索实践 | 第43-53页 |
3.1 莱州市网络青年自组织现状 | 第43-48页 |
3.1.1 成员构成 | 第44页 |
3.1.2 类型和规模 | 第44-47页 |
3.1.3 线下活动参与程度 | 第47-48页 |
3.1.4 对网络领袖和共青团的认可程度 | 第48页 |
3.2 莱州市网络青年自组织发展特点 | 第48-49页 |
3.2.1 职业身份和组织类型丰富 | 第48页 |
3.2.2 自组织模式固定集中 | 第48-49页 |
3.2.3 较为依赖领袖的作用 | 第49页 |
3.2.4 重视线下活动的公益性 | 第49页 |
3.3 莱州市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管理探索实践 | 第49-53页 |
3.3.1 加强线上沟通交流 | 第49-50页 |
3.3.2 探索网络团建新模式 | 第50-51页 |
3.3.3 开展网络特色服务 | 第51-53页 |
第4章 网络青年自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3-59页 |
4.1 存在的问题 | 第53-56页 |
4.1.1 外部环境复杂,增加管理难度 | 第53-54页 |
4.1.2 共青团吸引力降低,介入困难 | 第54-55页 |
4.1.3 管理水平低,管理风险大 | 第55-56页 |
4.1.4 社会服务参与程度低 | 第56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56-59页 |
4.2.1 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56-57页 |
4.2.2 自组织自身发展局限性 | 第57页 |
4.2.3 共青团传统工作理念的束缚 | 第57页 |
4.2.4 共青团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57-59页 |
第5章 完善网络青年自组织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59-72页 |
5.1 明确管理目标 | 第59-60页 |
5.1.1 提高自组织自我管理能力 | 第59页 |
5.1.2 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 | 第59页 |
5.1.3 增强共青团社会公信力和动员能力 | 第59-60页 |
5.2 完善指导原则 | 第60-61页 |
5.2.1 自主发展的原则 | 第60页 |
5.2.2 分类管理的原则 | 第60-61页 |
5.2.3 完善服务的原则 | 第61页 |
5.3 优化发展环境 | 第61-63页 |
5.3.1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 第61页 |
5.3.2 优化网络环境建设 | 第61-62页 |
5.3.3 强化社会监督作用 | 第62-63页 |
5.4 加强内部管理 | 第63-66页 |
5.4.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第63-64页 |
5.4.2 加强财务管理 | 第64-65页 |
5.4.3 加强项目运作管理 | 第65-66页 |
5.5 提升管理水平 | 第66-68页 |
5.5.1 创新管理理念 | 第66页 |
5.5.2 健全管理制度 | 第66-67页 |
5.5.3 丰富管理手段 | 第67-68页 |
5.6 健全互动机制 | 第68-72页 |
5.6.1 完善培训机制 | 第68页 |
5.6.2 完善激励机制 | 第68-69页 |
5.6.3 完善参与机制 | 第69-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