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8页 |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理论探源 | 第19-24页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 第19-21页 |
一、价值观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源 | 第21-24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追求 | 第21-22页 |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中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科学内涵及教育意义 | 第24-27页 |
第一节 中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科学内涵 | 第24-25页 |
一、认同的科学内涵 | 第24页 |
二、价值认同的科学内涵 | 第24-25页 |
三、中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科学内涵 | 第25页 |
第二节 增强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教育意义 | 第25-27页 |
一、落实中职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 | 第25页 |
二、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25-26页 |
三、创新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要求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 第27-48页 |
第一节 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 | 第27-41页 |
一、调查宗旨和目的 | 第27页 |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情况及调查结果 | 第27-41页 |
第二节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一、个人本位的倾斜 | 第41-42页 |
二、价值目标功利化 | 第42页 |
三、价值实现庸俗化 | 第42-43页 |
四、评价标准模糊化 | 第43页 |
第三节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48页 |
一、西方不良文化冲击的影响 | 第43-44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不合理因素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三、大众文化不良现象的影响 | 第45页 |
四、互联网不良文化的影响 | 第45-47页 |
六、中职学生自我意识不足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 第48-52页 |
第一节 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做法 | 第48-50页 |
一、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做法 | 第48-49页 |
二、日本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做法 | 第49页 |
三、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做法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 第50-52页 |
一、政府重视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50页 |
二、重视本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 第50-51页 |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51页 |
四、加强社会与家庭的功能与责任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措施 | 第52-67页 |
第一节 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 | 第52-54页 |
第二节 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 | 第54-57页 |
第三节 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 第57-60页 |
一、勤学是基础 | 第57-58页 |
二、修德是关键 | 第58-59页 |
三、明辨是核心 | 第59页 |
四、笃实是保障 | 第59-60页 |
第四节 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 第60-67页 |
一、完善课堂教学 | 第60-62页 |
二、优化成长环境 | 第62-64页 |
三、加强实践教育 | 第64-65页 |
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