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陕西省榆林市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9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6页
        1.2.3 研究述评第16-19页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第19-20页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0页
        1.3.3 论文研究的方法第20-21页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21-24页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1页
        1.4.2 论文存在的不足第21-24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基础第24-34页
    2.1 网格化管理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4-30页
        2.1.1 社区第24-27页
        2.1.2 网格化的内涵第27-28页
        2.1.3 网格化管理内涵第28-29页
        2.1.4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第29-30页
    2.2 理论研究基础第30-34页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30-31页
        2.2.2 治理理论第31-32页
        2.2.3 电子治理理论第32-34页
第3章 榆林市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第34-44页
    3.1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第34-35页
    3.2 榆林市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情况第35-37页
        3.2.1 榆林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情况第36页
        3.2.2 榆林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的效果第36-37页
    3.3 榆林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7-40页
        3.3.1 管理主体层面存在的问题第37-38页
        3.3.2 管理体制层面存在的问题第38页
        3.3.3 操作流程层面存在的问题第38-39页
        3.3.4 信息系统层面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3.4 榆林市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4页
        3.4.1 城市社区管理主体结构单一第40页
        3.4.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第40-41页
        3.4.3 操作层面的管理要素定位不明确第41-42页
        3.4.4 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专业化程度低第42-44页
第4章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创新模式的构建第44-54页
    4.1 榆林市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的目标第44-46页
        4.1.1 完善治理主体格局第44-45页
        4.1.2 创新基层管理组织机构第45页
        4.1.3 创新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第45-46页
        4.1.4 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第46页
    4.2 设计原则第46-48页
        4.2.1 以人为本、服务导向原则第46-47页
        4.2.2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第47页
        4.2.3 广泛参与、民主自治原则第47页
        4.2.4 健全法制、明晰全责原则第47页
        4.2.5 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原则第47-48页
    4.3 主体框架第48-50页
        4.3.1 采用双轴管理体制第48页
        4.3.2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流程第48-50页
    4.4 实施方案第50-54页
        4.4.1 榆林模式的协同治理第50-51页
        4.4.2 榆林模式的结构体系第51页
        4.4.3 榆林模式运行机制第51-52页
        4.4.4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手段第52-54页
第5章 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完善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对策建议第54-62页
    5.1 完善管理层面的举措第54-55页
        5.1.1 拓宽公众参与管理渠道第54-55页
        5.1.2 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第55页
        5.1.3 充分发挥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第55页
    5.2 加强管理机制保障第55-56页
        5.2.1 完善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法律保障第55-56页
        5.2.2 完善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制度保障第56页
        5.2.3 完善运行过程中绩效考核机制第56页
    5.3 完善治理操做层面举措第56-58页
        5.3.1 完善“网”与“格”的划分第56-57页
        5.3.2 提高管理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第57-58页
    5.4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第58-62页
        5.4.1 完善社区网格化治理信息平台设计第58页
        5.4.2 加快社区网格化治管理信息技术资源整合第58-59页
        5.4.3 加大社区网格化治理信息平台的研发力度第59页
        5.4.4 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信息技术共享第59-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PPP模式研究--以包头市麻池镇为例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县级政府能力研究--以临沧市F县为考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