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株洲县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选题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第11-12页
        1.3.2 我国水稻生产与消费第12-13页
        1.3.3 我国稻米出口的现状第13页
        1.3.4 1949年以来我国水稻生产发展情况第13-15页
2 湖南省水稻生产现状第15-20页
    2.1 湖南省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第15-16页
        2.1.1 在全国水稻生产中湖南所处的地位第15页
        2.1.2 水稻在湖南农作物生产中所处的地位第15-16页
        2.1.3 湖南省水稻布局现状第16页
    2.2 湖南省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第16-18页
        2.2.1 气候条件第16-17页
        2.2.2 地形地貌条件第17页
        2.2.3 劳动力第17页
        2.2.4 农业科技第17-18页
    2.3 湖南省水稻生产的不利条件第18-20页
        2.3.1 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第18页
        2.3.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老化第18-19页
        2.3.3 水稻加工生产能力亟须提高第19-20页
3 株洲县水稻生产现状分析第20-26页
    3.1 株洲县水稻生产概况第20-22页
        3.1.1 株洲县粮食生产发展现状第20-21页
        3.1.2 株洲县水稻集中育秧情况第21页
        3.1.3 株洲县水稻高产创建情况第21-22页
        3.1.4 株洲县水稻湘米产业发展情况第22页
    3.2 株洲县水稻生产现状分析第22-26页
        3.2.1 株洲县水稻播种面积变化趋势第22-23页
        3.2.2 株洲县水稻单产水平变化趋势第23-24页
        3.2.3 株洲县稻谷总产变化趋势第24-26页
4 株洲县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第26-33页
    4.1 影响水稻种植面积的因素第26-30页
        4.1.1 劳力匮乏,效益降低,导致耕地抛荒现象严重第26页
        4.1.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增加了农民种粮的难度和成本第26-27页
        4.1.3 农村劳动力数量、结构、比例失衡第27页
        4.1.4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第27-28页
        4.1.5 生产分散,种粮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第28-29页
        4.1.6 种植技术落后、生产习惯不良,加大了农民种粮的风险第29页
        4.1.7 政策作用弱化,激励农民种粮的作用有所降低第29-30页
    4.2 水稻单产制约因素第30-31页
        4.2.1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制约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第30页
        4.2.2 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集成性和到位率不够第30页
        4.2.3 传统种植技术的制约第30-31页
    4.3 稻米品质提升制约因素第31-33页
        4.3.1 稻米价格梯度不明显,优质不优价,制约水稻品质提升第31页
        4.3.2 品种区域化布局不规范制约水稻品质提升第31页
        4.3.3 稻米加工业落后制约水稻品质提升第31页
        4.3.4 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安全第31-33页
5 株洲县水稻生产发展对策第33-41页
    5.1 充分挖掘种植面积潜力第33-35页
        5.1.1 严格控制水田抛荒第33页
        5.1.2 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第33页
        5.1.3 发展水稻规模生产第33-34页
        5.1.4 调整种粮补贴方式第34-35页
        5.1.5 努力压单扩双,提高水田复种指数第35页
    5.2 挖掘水稻单产潜力第35-39页
        5.2.1 选用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或组合第35页
        5.2.2 技术增产潜力第35-38页
        5.2.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第38-39页
        5.2.4 搞好新技术新成果示范,建立乡村水稻高产示范片第39页
    5.3 选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提升稻米品质第39-41页
        5.3.1 大力推广优质稻品种第39页
        5.3.2 按稻米品质优质优价,提高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第39-40页
        5.3.3 按稻米品质优质优价,提高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第40页
        5.3.4 大力推广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第40-41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1-44页
    6.1 结论第41页
    6.2 讨论第41-43页
        6.2.1 提高水稻复种指数第41-42页
        6.2.2 提升水稻单产潜力第42页
        6.2.3 提升稻米品质潜力第42页
        6.2.4 适度规模生产第42-43页
    6.3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43页
    6.4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永顺县植烟土壤钙、镁、硫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精准化管控在湘西集中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