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17页 |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 | 第17页 |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 第17-18页 |
五、论文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理论阐述 | 第20-30页 |
一、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0-23页 |
(一)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 第20-21页 |
(二)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 第21-23页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 | 第23-24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 | 第23-24页 |
(二)文化是强大的内在精神生产力 | 第24页 |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 | 第24-30页 |
(一)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 | 第24-26页 |
(二)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 | 第26-30页 |
第二章 萍乡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 第30-36页 |
一、萍乡市的发展情况简介 | 第30-32页 |
(一)萍乡市地理位置 | 第30页 |
(二)农业经济 | 第30-31页 |
(三)民生保障 | 第31页 |
(四)社会事业 | 第31-32页 |
二、萍乡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 | 第32-33页 |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 第32页 |
(二)构建文化发展平台 | 第32-33页 |
(三)推动科技文化互融 | 第33页 |
三、萍乡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33-36页 |
(一)文化基础设施有所提升 | 第33页 |
(二)农民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 第33-34页 |
(三)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源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萍乡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8页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第36-38页 |
(一)调查的对象和工具 | 第36页 |
(二)统计结果 | 第36-38页 |
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 | 第38-39页 |
(一)社会投资渠道不畅通 | 第38-39页 |
(二)政府财政投入乏力 | 第39页 |
三、负面文化对文化建设的阻碍 | 第39-42页 |
(一)负面文化影响文化生活 | 第40-41页 |
(二)负面文化影响传统文化 | 第41页 |
(三)负面文化的根源 | 第41-42页 |
四、文化产业陷入困境 | 第42-44页 |
(一)文化产业体制落后 | 第43页 |
(二)文化产业缺乏创新 | 第43-44页 |
(三)文化产业缺乏人才 | 第44页 |
五、萍乡市政府对文化建设重视不足 | 第44-48页 |
(一)政府文化扶持政策不足 | 第45页 |
(二)政府官员文化建设意识淡薄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完善萍乡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48-58页 |
一、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 第48-50页 |
(一)拓宽文化产业投资渠道 | 第48-49页 |
(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 第49-50页 |
二、改善文化氛围,提高大众文化水平 | 第50-52页 |
(一)改善文化氛围 | 第50-51页 |
(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 | 第51页 |
(三)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 第51-52页 |
三、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 | 第52-55页 |
(一)改革文化产业体制 | 第52页 |
(二)创新文化产业特色 | 第52-54页 |
(三)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建设 | 第54-55页 |
四、加强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 | 第55-58页 |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55页 |
(二)提高政府官员文化建设意识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8页 |
附录:新农村文化生活调查问卷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