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中琉航海针路变化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课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相关学术回顾 | 第9-10页 |
三、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中琉册封关系概述 | 第12-16页 |
第一节 中琉册封关系的建立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中琉册封关系的发展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明代中琉航海针路考释 | 第16-32页 |
第一节 陈侃、郭汝霖使琉球航路 | 第18-24页 |
第二节 萧崇业、夏子阳使琉球针路 | 第24-29页 |
第三节 杜三策使琉球针路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清代航海针路考释 | 第32-54页 |
第一节 张学礼、汪楫、徐葆光使琉球针路 | 第32-41页 |
第二节 周煌使琉球针路 | 第41-44页 |
第三节 李鼎元、齐鲲使琉球针路 | 第44-49页 |
第四节 林鸿年、赵新使琉球针路 | 第49-54页 |
第四章 明清中琉航海针路分析探讨 | 第54-64页 |
第一节 中琉航海针路之变化 | 第54-59页 |
第二节 中琉航海针路变化之原因 | 第59-64页 |
第五章 明清中琉航海针路变化之结论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