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再生研究

摘要第6-7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1 高校扩招带动校园建设快速发展第7页
        1.1.2 校园建设中忽视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与设计第7-8页
        1.1.3 适宜的公共空间在学生素质养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1.2.1 公共空间的解读第8页
        1.2.2 校园公共空间及其价值第8-9页
        1.2.3 公共空间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第9-10页
        1.2.4 公共空间活力认知第10-11页
        1.2.5 校园公共空间规划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3.1 研究目的第12页
        1.3.2 研究意义第12页
2. 研究方法第12-18页
    2.1 研究对象选取第12-13页
    2.2 公共空间样本选取第13-14页
    2.3 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第14-16页
    2.4 公共空间使用者活动行为观测第16页
        2.4.1 场地测定法第16页
        2.4.2 定点观察、活动注记与调查问卷法第16页
    2.5 数据分析第16-17页
    2.6 研究框架第17-18页
3. 校园公共空间物质属性分析与使用者活动分析第18-40页
    3.1 山西农业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物质属性分析第18-21页
        3.1.1 研究样本的环境概述第18-21页
        3.1.2 样本空间的环境营造第21页
        3.1.3 样本空间空间的配套设施第21页
    3.2 使用者整体活动情况分析第21-29页
        3.2.1 使用者属性第22-23页
        3.2.2 活动群体分析第23-24页
        3.2.3 不同时间点活动量比较第24-26页
        3.2.4 空间使用者活动类型分析第26-27页
        3.2.5 景观环境中的使用者行为方式及心理特征分析第27-29页
    3.3 空间使用者密度分析及使用者空间分布第29-37页
        3.3.1 不同空间使用者密度及不同时间点空间使用者密度分析第29-33页
        3.3.2 样本空间使用者活动的空间分布图第33-37页
    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37-40页
4. 影响校园公共空间活力的因素第40-44页
    4.1 主观因素第40-42页
    4.2 客观因素第42-44页
5. 样本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样本空间的优化策略第44-46页
    5.1 样本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第44页
    5.2 校园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第44-46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46-49页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6页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第46-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Abstract第53页
附录一第55-57页
附录二第57-58页
附录三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帝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效应研究
下一篇:晋北不同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