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1.3.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 1.4 研究方案 | 第16-19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4.3 数据来源 | 第17-18页 |
| 1.4.4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 1.4.5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页 |
| 1.5 研究的不足与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1.5.1 研究的不足 | 第19页 |
|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 2.1.1 物流产业 | 第20页 |
| 2.1.2 物流产业集聚 | 第20-21页 |
| 2.2 物流产业集聚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 2.2.1 增长极理论 | 第21-22页 |
| 2.2.2 外部经济理论 | 第22页 |
| 2.2.3 产业集聚理论 | 第22-23页 |
| 2.2.4 系统理论 | 第23页 |
| 3 四川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 3.1 物流产业总体平稳运行,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长 | 第23-25页 |
| 3.2 货物运输量波动增长,港航发展保持良好运行势头 | 第25-26页 |
| 3.3 物流企业成长迅速,物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 第26-27页 |
| 4 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特征 | 第27-37页 |
| 4.1 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分析 | 第27-35页 |
| 4.1.1 测算方法介绍 | 第27-28页 |
| 4.1.2 选取的测算指标 | 第28-29页 |
| 4.1.3 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实证分析 | 第29-35页 |
| 4.2 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 第35-37页 |
| 4.2.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35页 |
| 4.2.2 灰色关联度计算 | 第35-36页 |
| 4.2.3 灰色关联度实证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5 四川省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4页 |
| 5.1 面板数据模型介绍 | 第38页 |
| 5.2 实证分析 | 第38-42页 |
| 5.2.1 数据选取 | 第38-39页 |
| 5.2.2 变量选取 | 第39-40页 |
| 5.2.3 单位根检验 | 第40-41页 |
| 5.2.4 协整检验 | 第41-42页 |
| 5.2.5 模型回归 | 第42页 |
| 5.3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 5.3.1 产业联系 | 第42-43页 |
| 5.3.2 交通因素 | 第43页 |
| 5.3.3 资源投入 | 第43-44页 |
| 5.3.4 市场需求 | 第44页 |
| 5.3.5 政府因素 | 第44页 |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4-49页 |
| 6.1 结论和展望 | 第44-46页 |
| 6.1.1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 6.1.2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 6.2 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 6.2.1 构建四川省高效物流运作体系 | 第46页 |
| 6.2.2 实现四川省制造业与物流产业联动发展 | 第46-47页 |
| 6.2.3 有效运用交通运输方式,降低物流成本 | 第47页 |
| 6.2.4 提升四川省整体消费水平,加快商贸物流发展 | 第47-48页 |
| 6.2.5 正确发挥政府调控职能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