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乡青年之间的“数字鸿沟”现状、原因与对策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7页 |
一 “数字鸿沟”缘起 | 第11页 |
二 当代青年互联网使用背景 | 第11-12页 |
三 城乡知沟背景 | 第12页 |
四 河南农业数字化现状 | 第12-17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一 数字鸿沟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二 城乡“数字鸿沟”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三 城乡青年“数字鸿沟”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24-26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第一章 河南城乡青年“数字鸿沟”现状 | 第26-46页 |
第一节 城乡青年人口特征 | 第26-30页 |
一 户籍分布与性别比例 | 第26-27页 |
二 年龄与婚姻状况分布 | 第27-28页 |
三 父母工作地点与教育程度分布 | 第28-29页 |
四 受教育程度对比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城乡青年“接入沟”对比 | 第30-33页 |
一 城乡青年生活中是否接触网络设备 | 第31页 |
二 城乡青年媒介拥有类型 | 第31-32页 |
三 城乡青年网络媒介接触类型 | 第32-33页 |
四 未接入网络原因类型 | 第33页 |
第三节 城乡青年“使用沟”对比 | 第33-40页 |
一 媒介接触基本情况对比 | 第34-37页 |
二 网络使用基本技能对比 | 第37-38页 |
三 网络交易情况对比 | 第38-39页 |
四 网络工作使用情况对比 | 第39-40页 |
五 网络社交情况对比 | 第40页 |
第四节 城乡青年互联网“知识沟” | 第40-43页 |
一 对媒介功能认识对比 | 第40-41页 |
二 互联网中自我保护意识对比 | 第41页 |
三 互联网可信度认知对比 | 第41-42页 |
四 网络言论责任认知对比 | 第42-43页 |
第五节 与河南城乡青年访谈 | 第43-46页 |
第二章 “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 | 第46-50页 |
第一节 经济原因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教育原因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个人信息意识原因 | 第48页 |
第四节 家庭环境因素 | 第48-49页 |
第五节 信息技术发展的特殊原因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弥合河南城乡青年“数字鸿沟”的对策和建议 | 第50-61页 |
第一节 国外应对城乡青年“数字鸿沟”问题的经验 | 第50-52页 |
一 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信息的社会 | 第50-51页 |
二 向大众提供廉价的上网设备 | 第51页 |
三 廉价上网设备与免费上网成为现实 | 第51-52页 |
四 五年内让每个家庭都可以上网 | 第52页 |
第二节 国内应对城乡青年“数字鸿沟问题”的尝试 | 第52-55页 |
一 创建农业科技服务“110” | 第52-53页 |
二 “信息大篷车”的推广 | 第53-54页 |
三 建立“百万农民信箱” | 第54页 |
四“信息田园”综合信息平台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弥合城乡青年数字鸿沟的条件 | 第55-57页 |
一 借助政府力量支持和推动 | 第55-56页 |
二 加强农村青年数字化意识 | 第56页 |
三 充分的数字需求与供给 | 第56页 |
四 加速数字技术进步 | 第56-57页 |
五 大幅度提高农村青年的收入 | 第57页 |
第四节 弥合河南城乡青年数字鸿沟的对策建议 | 第57-61页 |
一 加强政府主导力量 | 第57-58页 |
二 加快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第58页 |
三 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以及网络知识普及 | 第58-59页 |
四 提高对数字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 第59页 |
五 降低全民上网费用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一 专著 | 第62页 |
二 学术论文 | 第62-64页 |
附件 | 第64-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