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恰塔努加链霉菌磷酸双组份系统功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纳他霉素概述第10-11页
     ·纳他霉素的特性第10页
     ·纳他霉素的应用第10-11页
   ·纳他霉素生物合成基因及其调控研究第11-14页
     ·纳他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第11页
     ·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途径第11-14页
   ·双组份系统第14-23页
     ·磷酸双组份系统与细菌内磷酸转运第15-18页
     ·phoR-phoP双组份系统与链霉菌的次级代谢第18-21页
     ·链霉菌内磷酸双组份对碳源、氮源等的调节第21-22页
     ·磷酸双组份系统对于抗生素合成的调节第22-23页
   ·本实验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无机磷酸对恰塔努加链霉菌纳他霉素合成的抑制作用第24-28页
   ·引言第24页
   ·实验材料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6页
     ·恰塔努加链霉菌的培养方法第24页
     ·恰塔努加链霉菌孢子悬液的制备第24-25页
     ·摇瓶发酵实验第25页
     ·发酵液中Natamycin含量测定第25-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他霉素的标准曲线第26页
     ·无机磷酸对纳塔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第26-28页
第3章 恰塔努加链霉菌phoR-phop双组分系统缺失株的构建第28-43页
   ·引言第28页
   ·材料第28-30页
     ·菌株和质粒第28-29页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9-30页
     ·酶和生化试剂第30页
   ·实验方法第30-38页
     ·基因组文库的筛选第30-33页
     ·PCR-targeting第33-36页
     ·结合转导第36页
     ·单交换的验证及传代第36-37页
     ·双交换突变株验证第37-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2页
     ·基因组文库的筛选第38-40页
     ·PCR扩增抗性敲除casette第40-41页
     ·电转后cosmid验证第41页
     ·基因敲除的验证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phoR-phoP缺失株与野生型比较第43-51页
   ·引言第43页
   ·实验材料第43-44页
     ·菌株第43页
     ·培养基第43-44页
   ·实验方法第44-45页
     ·磷酸双组份缺失株与野生型形态比较第44页
     ·敲除株与野生型纳他霉素产量比较第44页
     ·敲除株对磷酸敏感程度测定第44-45页
     ·工业培养基摇瓶发酵试验第45页
   ·实验结果第45-50页
     ·磷酸双组份缺失株与野生型形态比较第45-46页
     ·敲除株与野生型纳他霉素产量比较第46-48页
     ·敲除株对磷酸敏感程度测定第48-49页
     ·工业培养基突变株与野生型纳他霉素产量的比较第49-50页
   ·讨论与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一个新的PhoP结合位点第51-62页
   ·引言第51页
   ·实验方法第51-55页
     ·phoRP-phoU双向启动子序列分析第51页
     ·PhoP蛋白的克隆与表达纯化第51-53页
     ·生物素标记启动子第53页
     ·EMSA验证PhoP(phoPDBD)与phoU-phoRP启动子序列的结合第53-54页
     ·基因组扫描第54-55页
     ·EMSA验证PhoP(PhoPDBD)与putative manB基因结合第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1页
     ·phoRP-phoU双向启动子内部有四个PHO boxes第55页
     ·表达载体pET-30a-phop与pET-30a-phopDBD的构建第55-56页
     ·蛋白质的表达纯化第56页
     ·phop高亲和力的与恰塔努加链霉菌phoU-phoR启动子区域结合第56-58页
     ·恰塔努加链霉菌基因组的扫描第58-59页
     ·一个新的PhoP结合位点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提取液对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生长的抑制作用
下一篇:中国工业系统产业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及强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