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入话中历史故事的通俗化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引言 | 第10-15页 |
| (一)概念阐述 | 第10-11页 |
| (二)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 第11-14页 |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一、“三言”入话中历史故事分析 | 第15-25页 |
| (一)“三言”入话中历史故事的分布 | 第15-19页 |
| (二)“三言”入话中历史故事的特点 | 第19-22页 |
| 1.主题鲜明 | 第19-20页 |
| 2.实用性强 | 第20-22页 |
| 3.内涵丰富 | 第22页 |
| (三)入话中历史故事的作用 | 第22-25页 |
| 1.与正话故事相同,正面衬托正话 | 第23-24页 |
| 2.与正话故事相反,反面烘托正话 | 第24页 |
| 3.与正话故事错位,触动读者感想 | 第24-25页 |
| 二、“三言”入话中历史故事通俗化的方法 | 第25-35页 |
| (一)语言形式通俗化 | 第25-27页 |
| (二)人物形象市俗化 | 第27-29页 |
| (三)小说立意平民化 | 第29-32页 |
| (四)审美趣味大众化 | 第32-35页 |
| 三、“三言”入话中历史故事通俗化的原因 | 第35-48页 |
| (一)史传文学传统 | 第35-39页 |
| 1.结构、内容上的影响 | 第35-38页 |
| 2.精神上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二)话本小说的发展 | 第39-42页 |
| (三)冯梦龙的文人身份与文学观念 | 第42-48页 |
| 1.冯梦龙的文人身份 | 第43-45页 |
| 2.冯梦龙的文学观念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