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圆柱状大分子作为药物控制释放材料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9页
   ·纳米医药技术第12-13页
   ·纳米药物载体研究第13-21页
     ·纳米药物载体的概况第13页
     ·纳米药物载体的应用第13-14页
     ·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第14-21页
       ·脂质体第14-16页
       ·树枝状分子第16-18页
       ·药物-聚合物轭合物第18-19页
       ·聚合物胶束第19-21页
     ·现代纳米药物载体的方向第21页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第21-25页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原理第21-22页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体系的组成第22-25页
       ·单体第22-23页
       ·引发剂第23页
       ·催化剂第23页
       ·配体第23-24页
       ·溶剂第24页
       ·温度和反应时间第24页
       ·促进剂第24-25页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应用第25-27页
     ·合成接枝共聚物第25-26页
     ·合成嵌段共聚物第26页
     ·合成梯度共聚物第26页
     ·合成星形共聚物第26页
     ·合成超支化共聚物第26-27页
     ·合成圆柱状大分子第27页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优点第27页
   ·课题的提出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实验路线和实验仪器第29-34页
   ·实验材料第29-31页
     ·单体第29-30页
     ·金属催化剂第30页
     ·引发剂第30页
     ·溶剂和沉淀剂无水处理第30-31页
     ·其他第31页
   ·实验路线第31页
   ·实验仪器第31-34页
     ·主要仪器第31-32页
     ·表征第32-34页
第三章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三层圆柱状大分子第34-53页
   ·PCS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和表征第34-36页
     ·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第35页
     ·大分子引发剂的表征第35-36页
     ·结论第36页
   ·PCS接枝乙烯类的单体第36-47页
     ·PCS引发(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ATRP反应第36-38页
     ·PCS引发St的ATRP反应第38页
     ·温度对PCS引发St的ATRP反应的影响第38-43页
       ·温度对PCS5300引发St反应速率的影响第38-39页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第39-41页
       ·温度对PCS-St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PCS引发St的ATRP反应制备PCS-St大分子刷的反应动力学第43-44页
       ·90 ℃、110 ℃和 130 ℃下动力学作图第43页
       ·PCS引发St的ATRP反应表观活化能第43-44页
     ·PCS接枝St制备不同分子量的PCS-St大分子刷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PCS-St-Si、PCS-St-Si-PEG大分子刷的合成表征第47-52页
     ·PCS-St-Si、PCS-St-Si-PEG大分子刷的合成第47-48页
     ·PCS-St-Si-PEG大分子刷的表征第48-51页
     ·结论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其载药释药性能研究第53-72页
   ·纳米胶囊的制备及表征第53-63页
     ·纳米胶囊的制备第54-56页
       ·自乳化法制备纳米胶囊第54-55页
       ·透析法制备纳米胶囊第55-56页
     ·纳米胶囊的表征第56-63页
       ·纳米胶囊的粒径、及其粒径分布表征第56-59页
       ·纳米胶囊Zeta电位分析第59-60页
       ·纳米胶囊稳定性的探究第60-63页
     ·结论第63页
   ·载药纳米胶囊的载药及释药性能第63-71页
     ·纳米胶囊载药性能探究第63-66页
       ·姜黄素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4-65页
       ·载药纳米胶囊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第65-66页
     ·体外药物释放性能探究第66-70页
       ·pH5.0 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的配置第66-67页
       ·释放曲线的制备第67-69页
       ·释放后的载药纳米胶囊的粒径表征第69-70页
     ·结论第70-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72-74页
   ·总结第72页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附录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u、Pt催化肉桂醛的吸附及选择性加氢反应机理
下一篇:Cu/S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马来酸二甲酯连续化加氢中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