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1 绪论 | 第15-35页 |
| ·内嵌金属富勒烯的分类 | 第16-22页 |
| ·内嵌碱金属富勒烯 | 第16-17页 |
| ·内嵌碱土金属富勒烯 | 第17-18页 |
| ·内嵌稀土金属富勒烯 | 第18-20页 |
| ·TNT型金属富勒烯 | 第20-21页 |
| ·金属碳化物原子簇富勒烯 | 第21-22页 |
| ·其它金属原子簇富勒烯 | 第22页 |
| ·内嵌金属富勒烯的合成 | 第22-24页 |
| ·内嵌金属富勒烯的提取与分离 | 第24-26页 |
| ·内嵌金属富勒烯的提取 | 第24页 |
| ·内嵌金属富勒烯的分离 | 第24-26页 |
| ·内嵌金属富勒烯的电子结构性质表征 | 第26-30页 |
|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UV-vis-NIR) | 第26-27页 |
| ·电化学分析 | 第27-29页 |
| ·电子自旋共振(ESR) | 第29页 |
| ·光电子能谱 | 第29-30页 |
| ·内嵌金属富勒烯的特殊性质及潜在应用 | 第30-31页 |
| ·易于调控的HOMO-LUMO能隙 | 第30-31页 |
| ·易于调控的偶极矩 | 第31页 |
| ·碳笼的屏蔽作用 | 第31页 |
| ·课题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31-35页 |
| ·课题目标 | 第32-33页 |
| ·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 2 实验仪器设备与化学试剂 | 第35-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 ·表征手段 | 第36-3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 第36-37页 |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 | 第37-38页 |
|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 (UV-vis-NIR) | 第38页 |
| ·电化学表征 | 第38-39页 |
| 3 大碳笼内嵌钐金属富勒烯的制备、提取与分离 | 第39-55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钐内嵌金属富勒烯的合成 | 第39-40页 |
| ·钐内嵌金属富勒烯的提取 | 第40-41页 |
| ·钐内嵌金属富勒烯的分离 | 第41-54页 |
| ·第一轮粗分离 | 第42-43页 |
| ·第二轮分离 | 第43-44页 |
| ·第三轮分离 | 第44-46页 |
| ·第四轮分离 | 第46-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4 钐内嵌金属富勒烯的UV-vis-NIR表征 | 第55-63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Sm@C_(96)的UV-vis-NIR吸收光谱 | 第55-57页 |
| ·Sm@C_(100)的UV-vis-NIR吸收光谱 | 第57-59页 |
| ·Sm@C_(102)的UV-vis-NIR吸收光谱 | 第59-60页 |
| ·Sm_2@C_(2n)的UV-vis-NIR吸收光谱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Sm_2@D_2(35)-C_(88)、Sm_2@C_1(21)-C_(92)和Sm_2@D_(3d)(822)-C_(104)的电化学研究 | 第63-72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63-64页 |
| ·电化学分析与讨论 | 第64-71页 |
| ·还原电位的分析与讨论 | 第65-67页 |
| ·氧化电位的分析与讨论 | 第67页 |
| ·电化学能带的分析与讨论 | 第67-68页 |
| ·电化学能带与内部原子簇的关系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 作者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