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均等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Web服务封装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Web服务的Qo S属性及服务选择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 | 第16-17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2 相关理论及技术 | 第20-30页 |
·服务均等化概念 | 第20页 |
·集群式供应链(CSC)的基本理论 | 第20-21页 |
·CSC概述 | 第20-21页 |
·CSC协作模式 | 第21页 |
·Web服务概述 | 第21-24页 |
·Web服务概念及特征 | 第21-22页 |
·Web服务体系结构 | 第22-23页 |
·Web服务核心技术 | 第23-24页 |
·Web服务的QoS属性分类及描述方法 | 第24-28页 |
·QoS属性 | 第24-27页 |
·QoS属性分类 | 第27-28页 |
·QoS属性的描述方法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构建基于均等化的Qo S评价模型及动态虚拟服务 | 第30-44页 |
·Web服务与企业服务特性的结合 | 第30页 |
·QoS数据来源及可信性 | 第30-32页 |
·基于均等化的QoS属性分类 | 第32-33页 |
·均等化QoS(EqQoS)实时更新策略 | 第33-35页 |
·均等化QoS评价模型(EqQoSEM) | 第35-37页 |
·基于横向协同的动态虚拟服务 | 第37-40页 |
·动态虚拟服务及其构建规则 | 第37-40页 |
·动态虚拟服务QoS计算模型 | 第40-42页 |
·UEqQoS属性的聚合计算 | 第41页 |
·EqQoS属性的聚合计算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基于均等化的服务选择算法 | 第44-56页 |
·问题描述 | 第44页 |
·外部模型 | 第44-46页 |
·需求模型 | 第45-46页 |
·企业服务模型 | 第46页 |
·均等化的服务选择架构 | 第46-48页 |
·对比非均等化服务选择算法与均等化服务选择算法 | 第48-55页 |
·非均等化服务选择算法及描述 | 第48-51页 |
·均等化服务选择算法及描述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面向均等化的企业服务资源分配的仿真实验及分析 | 第56-68页 |
·案例设计 | 第56页 |
·实验设计 | 第56-58页 |
·实验 1:服务需求的数量变化 | 第58-61页 |
·实验 2:候选服务的数量变化 | 第61-63页 |
·实验 3:Qo S模型的权重变化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服务需求队列模型的优化 | 第68-78页 |
·服务需求分类 | 第68-71页 |
·服务需求队列的优先级分类方法 | 第68-70页 |
·服务需求的分类算法描述 | 第70-71页 |
·优化需求队列的均等化服务选择架构 | 第71-72页 |
·优化服务需求队列的均等化服务选择算法仿真实验 | 第72-76页 |
·实验环境 | 第72页 |
·实验数据 | 第72-73页 |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服务需求的数量变化)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8-82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课题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79-80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作者简历 | 第88-9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