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7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1-15页
     ·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方法第11页
     ·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方法第11-13页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第13-15页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研究目标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多菌灵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第17-28页
   ·材料与方法第17页
     ·供试材料第17页
   ·多菌灵降解菌的定向培育与筛选第17-18页
     ·菌株降解性检测实验第17-18页
     ·多菌灵的测定第18页
   ·多菌灵高效降解菌株的鉴定第18-19页
     ·Biolog微生物分析第18-19页
     ·16S rDNA序列分析第19页
   ·结果与分析第19-26页
     ·菌株的分离筛选第19-20页
     ·多菌灵高效降解菌株XJ-D和XJ-H的鉴定第20-26页
   ·小结与讨论第26-28页
第三章 多菌灵降解菌株的培养基降解效率研究第28-31页
   ·实验方法第28页
     ·菌株的生长曲线第28页
     ·多菌灵降解菌降解效率测定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多菌灵降解菌株的生长特性第28-29页
     ·多菌灵降解菌株的降解特性第29-30页
   ·小结与讨论第30-31页
第四章 多菌灵降解菌株灭菌土壤降解模拟实验第31-38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试验材料第31-32页
     ·土壤降解试验方法第32页
     ·多菌灵在土壤中的残留测定方法第32-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多菌灵降解菌XJ-D、XJ-H在土壤的数量变化第34-35页
     ·多菌灵菌株XJ-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第35-36页
     ·多菌灵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第36页
   ·小结与讨论第36-38页
第五章 多菌灵降解菌株XJ-D降解条件研究第38-45页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试验材料第38页
     ·不同环境条件对菌株数量以及土壤中多菌灵降解的影响第38页
     ·多菌灵残留检测以及降解菌菌数量测定方法第38-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4页
     ·不同初始浓度对降解菌数量的影响第39页
     ·不同初始浓度对土壤多菌灵的降解的影响第39-40页
     ·不同接种量对土壤多菌灵的降解的影响第40-41页
     ·不同培养温度对降解菌数量的影响第41-43页
     ·不同湿度对降解菌数量的影响第43页
     ·不同湿度对土壤多菌灵的降解的影响第43-44页
   ·小结与讨论第44-45页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45-47页
   ·结论第45页
   ·创新点第45-46页
   ·本文的不足及今后工作的研究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介绍第54-55页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喀喇昆仑同离瓣花类(十字花科、豆科除外)植物研究
下一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