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可穿戴式无线体域网检测与传输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9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9-10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10-11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11-12页
第二章 无线体域网概述第12-20页
   ·引言第12-14页
     ·无线体域网与无线传感网络的比较第12-13页
     ·无线体域网中人体信道的分类第13-14页
   ·影响无线体域网信道的因素第14-16页
     ·人体自身环境的影响第14页
     ·人体周边环境的影响第14-15页
     ·天线的影响第15-16页
   ·无线体域网中的节点第16页
   ·无线体域网的通信技术第16-17页
   ·无线体域网中压缩感知理论简介第17-19页
     ·传统信号处理与压缩感知信号处理的区别第17-18页
     ·压缩感知的基本理论第18-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无线体域网信道参数研究第20-32页
   ·引言第20页
   ·测量环境第20-22页
   ·空中传播特性第22-25页
     ·基于室内的空中传播路损预测模型第22-24页
     ·各个预测模型的路损与距离的关系仿真第24-25页
     ·空中多径信道特性第25页
   ·体表-体表的信道特征第25-31页
     ·基于蓝牙的体表到体表的路径损耗信道特征第25-28页
     ·体表到体表的多径信道特性第28-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基于无线体域网信道特征的协调器放置研究第32-40页
   ·引言第32-33页
   ·协调器位置对网络能耗的影响第33页
   ·协调器放置方法第33-37页
     ·考虑因素第33-34页
     ·位置选择算法第34-36页
     ·位置选择改进算法第36-37页
   ·算法性能评估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五章 人体特征信息感知传输第40-53页
   ·引言第40页
   ·系统模型第40-41页
   ·稀疏变换第41-43页
     ·传感信号的稀疏变换第41-42页
     ·多径信道特性的稀疏变换第42-43页
   ·观测矩阵第43-44页
   ·重构算法第44-45页
   ·仿真分析第45-47页
   ·实物验证第47-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全文总结第53-54页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多3G/4G网络组合隧道上提升TCP性能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ARM平台的频谱感知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