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土动力学与振动地基论文

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选题背景第11-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研究现状第13-16页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第16-19页
第二章 区域性差异的基本认识第19-25页
   ·地震动衰减关系的一般认识第19-20页
   ·震源特性、地壳介质、局部场地特征的区域性差异第20-21页
   ·地震动衰减关系区域性差异的定义第21-22页
   ·小结第22-25页
第三章 数据集的建立第25-37页
   ·强震记录的选取第25页
   ·记录的处理和谱的计算第25-28页
     ·强震记录的处理第25-26页
     ·谱的计算第26-28页
   ·震级、距离和场地参数第28-30页
     ·震级第28页
     ·距离第28-29页
     ·场地参数第29-30页
   ·最终确定的数据集第30-34页
   ·小结第34-37页
第四章 不同区域震源、衰减和场地效应的比较第37-55页
   ·强震记录的选取第37-39页
   ·震源效应的比较第39-42页
     ·震源效应项计算结果第39-40页
     ·震源效应项的比较第40-42页
   ·距离衰减项的比较第42-47页
     ·距离衰减系数计算结果第42-45页
     ·距离衰减系数的比较第45-47页
   ·场地效应的比较第47-53页
     ·场地效应项计算结果第47-49页
     ·场地效应项比较第49-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区域性特征参数的反演和比较第55-73页
   ·广义反演技术第55-57页
   ·K_0的确定和比较第57-60页
   ·R_c的确定和比较第60-63页
   ·Q值反演结果和比较第63-66页
   ·震源参数反演结果和比较第66-71页
   ·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区域性特征参数对衰减关系的影响第73-103页
   ·地震动的模拟第73-77页
     ·随机模拟方法和程序介绍第73-75页
     ·模拟工况和参数设置第75-77页
   ·用于特征参数影响分析的衰减关系第77-80页
   ·主要特征参数对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影响第80-90页
     ·应力降对衰减关系的影响第80-84页
     ·Q值对衰减关系的影响第84-88页
     ·K_0对衰减关系的影响第88-90页
   ·地壳厚度对衰减关系的影响第90-92页
   ·沉积层厚度及K_0对场地反应的影响第92-101页
   ·小结第101-103页
第七章 区域性差异修正公式的建立及讨论第103-143页
   ·区域差异性模型的建立第103-110页
     ·震级标定的差异性第104-105页
     ·距离标定的差异性第105-107页
     ·场地反应的差异性第107-108页
     ·常数项的差异性第108-109页
     ·区域差异性模型及其标准差第109-110页
   ·区域差异性模型的分析和讨论第110-119页
     ·各区域特征参数对区域性差异的影响第111-115页
     ·区域内变异性与区域性差异第115-119页
   ·区域性差异修正公式的确定第119-122页
   ·修正公式的检验第122-132页
   ·应用区域差异性模型建立华东地区衰减关系初探第132-141页
     ·区域基本概况第132-133页
     ·区域地震特征参数的确定第133-136页
     ·华东地区衰减关系的建立第136-141页
   ·小结第141-143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43-147页
   ·全文总结第143-145页
   ·研究展望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作者简介第15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5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烈度表中相关定量参数研究
下一篇:新一代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