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治疗痿证方剂的组方配伍特点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痿证古代中医文献整理 | 第8-21页 |
| 1. 痿证病名及症候 | 第8-13页 |
| ·“痿”字义略述 | 第8页 |
| ·痿证沿革 | 第8-11页 |
| ·痿、风、痹之不同 | 第11-13页 |
| 2. 痿证病因病机 | 第13-16页 |
| ·秦汉时期 | 第13-14页 |
| ·唐宋时期 | 第14页 |
| ·金元时期 | 第14-15页 |
| ·明清时期 | 第15-16页 |
| 3. 痿证治则 | 第16-19页 |
| ·肺热叶焦,治以清热润燥 | 第16-17页 |
| ·肝肾精亏,治以填补肝肾 | 第17页 |
| ·脾胃虚损,治以补中益气 | 第17-18页 |
| ·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化湿 | 第18-19页 |
| ·瘀阻脉络,治以养血化瘀 | 第19页 |
| 4. 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二部分 历代痿证方剂整理 | 第21-59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2. 资料收集 | 第21-25页 |
| ·数据来源 | 第21-24页 |
|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 3. 资料统计 | 第25-31页 |
| ·统计软件 | 第25页 |
| ·统计方法及意义 | 第25-31页 |
| 4. 统计结果 | 第31-58页 |
| ·方剂分布概况 | 第31-34页 |
| ·历代痿证方剂统计结果分析 | 第34-58页 |
| 5.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三部分 痿证方剂配伍分析 | 第59-69页 |
| 1. 历代痿证方剂代表方分析 | 第59-62页 |
| 2. 配伍特点分析 | 第62-66页 |
| ·虎潜丸 | 第62-63页 |
| ·地黄饮子 | 第63-64页 |
| ·十全大补汤 | 第64-65页 |
| ·清燥汤 | 第65-66页 |
| ·加味二妙丸 | 第66页 |
| 3. 现代中医临床辨治分型 | 第66-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79页 |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