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山铀矿田大府上矿床铀的赋存状态及成矿机理探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12-14页 |
| 2 区域地质 | 第14-22页 |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4页 |
| ·区域地层 | 第14-16页 |
| ·震旦-寒武系浅变质岩(Z-?) | 第14页 |
| ·白垩系红层(K) | 第14-16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16-18页 |
| ·蔡江岩体 | 第16页 |
| ·黄陂岩体 | 第16页 |
| ·打鼓寨岩体 | 第16-18页 |
| ·区域构造 | 第18-19页 |
| ·新华夏构造体系 | 第18-19页 |
| ·东西向构造带 | 第19页 |
| ·南北向构造带 | 第19页 |
| ·构造与成岩成矿关系 | 第19页 |
| ·区域围岩蚀变 | 第19-20页 |
| ·区域铀矿化 | 第20-22页 |
| 3 矿床地质 | 第22-26页 |
| ·岩浆岩 | 第22页 |
| ·构造 | 第22-23页 |
| ·围岩蚀变 | 第23-24页 |
| ·矿体特征 | 第24-25页 |
| ·矿石特征 | 第25-26页 |
| ·矿石物质组成 | 第25页 |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25页 |
| ·矿石类型 | 第25-26页 |
| 4 铀的赋存状态 | 第26-50页 |
| ·矿物学特征 | 第26-46页 |
| ·铀矿物 | 第26-31页 |
| ·脉石矿物与金属矿物 | 第31-46页 |
| ·矿物共生组合 | 第46页 |
| ·铀的赋存状态 | 第46-50页 |
| ·铀呈独立铀矿物形式 | 第47-48页 |
| ·铀呈类质同像形式 | 第48-49页 |
| ·铀呈吸附形式 | 第49-50页 |
| 5 铀成矿机理探讨 | 第50-54页 |
| ·铀矿物成因 | 第50-51页 |
| ·绿泥石化与铀成矿的关系 | 第51-54页 |
| ·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及环境 | 第51-52页 |
| ·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与铀成矿的关系 | 第52-54页 |
| 6 结论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