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土壤—空气换热器土壤温湿度场耦合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符号说明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5页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9页
     ·日光温室的发展第15-16页
     ·土壤—空气换热器的发展第16-17页
     ·土壤—空气换热器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第17页
     ·土壤内热湿迁移理论的发展第17-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土壤—空气换热器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土壤内热湿迁移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课题来源第23-24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4-25页
第二章 土壤的热物性及热湿特性分析第25-41页
   ·土壤的物性第25-32页
     ·土壤的含水率第26-27页
     ·土壤的密度第27页
     ·土壤的孔隙度第27-28页
     ·土壤的比热容第28-30页
     ·土壤的导热系数第30-31页
     ·土壤的热扩散系数第31-32页
   ·浅层土壤的热湿特性第32-37页
     ·浅层土壤的湿特性第32-36页
     ·浅层土壤的热特性第36-37页
   ·非饱和土壤内的热湿迁移机理第37-39页
     ·非饱和土壤内的湿迁移机理第37-38页
     ·非饱和土壤内的热迁移机理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土壤—空气换热器土壤三维热湿耦合模型第41-63页
   ·土壤—空气换热器土壤热湿耦合模型建立第41-49页
     ·模型假定第41页
     ·物理模型第41-42页
     ·网格划分第42-43页
     ·数学模型第43-49页
   ·土壤—空气换热器土壤热湿耦合模型求解第49-57页
     ·热湿迁移方程离散化第49-53页
     ·边界条件第53-54页
     ·初始条件第54-55页
     ·求解算法第55页
     ·计算流程图与程序编制第55-57页
   ·模型验证第57-62页
     ·供试日光温室第57-59页
     ·测点布置第59-60页
     ·试验仪器第60页
     ·数据采集整理第60-61页
     ·模型验证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模拟结果分析第63-73页
   ·沿管长方向的热湿迁移规律第63-66页
     ·沿管长方向的热迁移规律第63-64页
     ·沿管长方向的湿迁移规律第64-66页
   ·沿径向的热湿迁移规律第66-69页
     ·沿径向的热迁移规律第66-67页
     ·沿径向的湿迁移规律第67-69页
   ·随时间推移的热湿迁移规律第69-71页
     ·温差驱动段随时间推移的热湿迁移规律第69页
     ·共同驱动段随时间推移的热湿迁移规律第69-70页
     ·未扰动段随时间推移的热湿迁移规律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影响土壤热湿迁移的因素分析第73-101页
   ·土壤物性对土壤温度场、湿度场的影响第73-79页
     ·土壤物性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第73-76页
     ·土壤物性对土壤湿度场的影响第76-79页
   ·土壤初始温度对土壤温度场、湿度场的影响第79-85页
     ·土壤初始温度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第79-82页
     ·土壤初始温度对土壤湿度场的影响第82-85页
   ·土壤初始体积含水率对土壤温度场、湿度场的影响第85-92页
     ·土壤初始体积含水率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第85-89页
     ·土壤初始体积含水率对土壤湿度场的影响第89-92页
   ·单位管长放热量对土壤温度场、湿度场的影响第92-99页
     ·单位管长放热量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第92-96页
     ·单位管长放热量对土壤湿度场的影响第96-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105页
   ·结论第101-103页
     ·沿管长方向和径向的热湿迁移规律第101-102页
     ·影响土壤热湿迁移的因素分析第102-103页
   ·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等效线性化方法在基于位移与能量抗震设计中的应用